为什么还有很多人主张以数量管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实际上是消费者惰性所致。“作为自由港的本地人天然地认为自己应当享受自由市场带来的优惠,但不应当负担同样是自由市场带来的价格波动,并以立法的形式限制商品的自由流通。”比起消费者所要承担的价格波动而言,数量限制可能是最为简单不过的办法。但问题是,数量限制之后还有可能会带来价格上涨。这可能是那些人所没有想到,但却是可以预料的。
针对不少香港市民意见颇大的“买奶粉难”问题,香港特区政府终于决定采取行政手段了:3月1日起,香港正式对离境人士所携带出境的奶粉数量进行限制,每人不得超过两罐。违例者一经定罪,可被罚款50万元及监禁两年。
由于国内奶粉丑闻频频出现,且价格昂贵,因此就出现了“职业代购”这样一个新兴行当;再加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出国旅游,更多的人也加入到了“代购”的行列。在澳大利亚、荷兰等国的媒体经常刊登文章报道超市(自发)限购婴儿奶粉的新闻,甚至还有些文章很不客气地表示:“他们(中国人)不把我们炸回到石器时代的话,也能把我们饿回到石器时代,中国人请回到中国去。”终于,有关中国人和奶粉问题在不少国家和地区从经济议题成了政治议题。
尽管对中国人代购存在着这么多的争议,但却很少有国家和地区会以行政手段干预奶粉市场。从很多报道来看,欧洲不少超市里确实会对大规模采购奶粉做出一些限制,但这些限制大都是厂家和店家的自我设限,就像很多店家所说的:不能天天用一个空空的奶粉柜台来接待本国的消费者。毕竟,家门口的老客户他们也是不能得罪的。
让人惊奇的是,限购的始作俑者并非是欧洲那些左派国家,居然是号称自由典范的香港。诺贝尔奖获得者弗里德曼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要看什么是自由市场,到香港去吧。而香港150多年的发展史也证明,“免税、自由”是香港繁荣的根基,正是如此,香港这个资源匮乏之地才会成为今日东方之珠。从这个意义而言,此次香港对奶粉的限购,实际上是撬动了这个地区的繁荣根本———今天香港可以以居民买不到奶粉为由而对奶粉进行限购,那明天会不会以这个理由对其他商品提出限购?
事实上,香港买不到奶粉的理由也站不住脚。根据港九药房总商会有限公司提交的数据,香港每年的新生婴儿约为四万多名,假设所有父母都选择以奶粉哺乳其36个月以下的子女,既每年约有十四万名婴儿需要进食奶粉。以每名婴儿每两周需要三罐奶粉计算(每罐0.9公斤),每年的奶粉需求量为982.9万公斤。而根据政府资料显示,每年香港销售的奶粉超过3800万公斤,远超香港本地婴幼儿所需。
为什么奶粉供应量远超市场所需,而广大香港居民却在抱怨买不到奶粉?大致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奶粉短缺并非是普遍现象,而只是几种品牌短缺;二是大多数奶粉都给那些专业水客淘走了——— 那些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怎么竞争得过那些以买奶粉为业的专业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