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已解决
提问:匿名
山东的橡胶企业格局是什么样子的?主要有哪些?
日期:2014-02-21 07:20 点击:356
最佳答案
东营溪水西水工业园、大王工业园、威海三角轮胎、青岛黄海等
橡胶产业的战略地位依然重要。世界橡胶研究组织预测,在未来的10-15年内,中国的天然橡胶消费量将达到300万-400万吨,占世界天然橡胶消费总量1200万吨的1/4-1/3。而从目前的植胶规模看,我国年产天然胶的峰值也仅为70万吨左右,正常为50万吨。和平年代天然橡胶的战略地位虽不十分显著,但它极易成为资源紧缺型物资。因此,坚持天然橡胶产业的战略性地位并不断发展壮大十分必要。2004年世界天然橡胶产量822万吨,消费量829万吨,有关部门预测,2010年全世界天然橡胶消费量将达到1000万吨,2030年将达到1700万吨。在未来的10年内,全球可能会出现天然橡胶供不应求的状况。橡胶主要应用在轮胎(占77%左右)以及工业、医疗、文体等行业。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增加对天然橡胶的需求量,尽管近几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放缓,但对天然橡胶的需求量仍在逐年增加。最近6年的资料显示,世界天然橡胶消费量与天然橡胶产量的增长量是相当的,而库存量几乎没有增加。
我国天然橡胶缺口越来越大。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经过50年的发展,在世界上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天然橡胶的消费量逐年增长,自产橡胶从20世纪90年代能满足50%左右的国内消费,快速下降到目前的34%。我国仅有的两片产区海南农垦橡胶和云南农垦橡胶,自1996年起到2004年天然橡胶年产量基本稳定在50万吨的水平,而消费量却由1996年的80万吨猛增至目前的180万吨,消费缺口急剧扩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权威专家估计,2005年全国橡胶产量只能满足消费使用量的1/4。从2001年开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消耗天然橡胶最多的国家,占全世界消耗量的21%。2004年中国橡胶工业发展速度创近年最高水平,2005年中国的橡胶消费量有可能超出上年的180万吨,达200万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3年全国1983家规模以上橡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75.4亿元,比上年增长21.88%;2004年全国规模以上橡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49.5亿元,同比增长21.5%。几年来,我国橡胶工业一直保持较高增长速度,橡胶消耗量居高不下,导致对国际市场依存度变大。
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天然橡胶市场供给风险日益凸现。分析国际供求关系可以发现,目前,新增资源量明显低于消费需求量,其缺口主要通过流入现货市场的期货库存胶解决,还有一部分依赖于制品企业上年的备库。预计近期天然胶新增资源量会继续低于消费量,社会库存量还将进一步减少。在国际市场,主产胶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还有一年一度的割胶淡季,橡胶产量较割胶旺季会大幅度缩减;自然灾害对割胶活动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同样会使得割胶的数量减少。同时,国际市场原料的紧张以及国际投机家的炒作,也会不断推高国际胶价。
我国国内目前的交易市场,无论是市场运作规范程度、创新能力、监管能力,还是市场参与者实力,都远远落后于国际上先进的中心市场,相应的也就无法对国际市场价格形成影响,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国内价格因国际价格动荡而大幅度波动,比如近年的石油以及铁矿石风波。同样,作为战略物资的天然橡胶方面,一些手握大宗定单的许多中国企业不但没有从“中国需求”对价格的影响中获得更多利益,反而被迫承受价格波动风险。作为最大买家却对定价无力过问,这种不应有的现象引起有关人士的高度关注。只有掌握大宗商品的定价话语权,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上掌握主动,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不能再出现“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人买什么就涨什么,卖什么就跌什么”的现象。橡胶产业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当前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形势,亟须建立规范完善的橡胶交易市场。
所以,要通过建立橡胶国际交易市场,逐渐培育规范的运作机制,形成辐射东北亚的橡胶交易中心,形成相对稳定的价格体系,市场交易价格形成进口橡胶的指导价格。国内企业可通过对市场价格的分析判断以及企业的成本核算,在交易市场上卖出或者买入橡胶的远期合约,规避价格风险。
二、建立青岛橡胶国际交易市场的可行性
首先,青岛保税区具备建立“橡胶国际交易市场”良好的市场条件。目前,山东天然橡胶的使用量已占到接近全国的50%,而青岛又是山东橡胶的主要集散地。大量天然橡胶通过青岛口岸转运消费(包括进口和海南产橡胶),橡胶主要制成品轮胎则从青岛口岸输出。因此青岛已成为全国天然橡胶的最大集散地和通关口岸。据海关统计,青岛保税区近几年天然橡胶的通关量基本保持在3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天然橡胶进口量的1/4。2004年青岛海关进口量超过51万吨,占全国进口总量128万吨的40%。近几年橡胶轮胎行业在山东取得了飞速发展,据了解,目前山东有800多家橡胶轮胎及胶带等橡胶加工企业,橡胶的主要制成品轮胎行业已成为山东省支柱产业。威海三角、成山、烟台玲珑、青岛双星华青、青岛黄海轮胎五家企业的工业产值进入全国轮胎行业前十强。此外,在山东还形成了东营大王等几个橡胶轮胎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
青岛保税区天然橡胶进口量已约占全国进口量的1/5,客观上已具备建设橡胶国际交易市场的条件。目前,我国天然橡胶产量在50万吨左右,只占世界总产量的7%,但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20%以上。国内天然橡胶的消费除了国内采购外,大部分原料依靠进口维持。据中国海关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1-12月中国进口天然橡胶为128万吨,青岛保税区天然橡胶进口量为26.78万吨,占全国的21%。目前,青岛保税区的橡胶流量已成规模,已具备建设橡胶国际交易市场的良好基础。先有“市”后建“场”,这种方式比先建“场”后造“市”可行。
其次,青岛保税区具备优越的地理条件。保税区依托的青岛港,港口优势得天独厚,终年不冻不淤、浪小涌缓,拥有天然的深水航道,而且海向区位优越,靠近国际主航线,目前已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开通了航线,有贸易往来,初步形成了远近洋航线兼备、干支线配套的全球性网络。2005年,青岛港外贸吞吐量在全国位居第二,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超过650万TEU,位居世界第十三位(全国第三,列上海、深圳之后),已经成为中国北方与沿黄流域及太平洋西岸重要的中转港、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因此,面对国内尤其是山东巨大的橡胶需求(山东省2004年天然橡胶进口总量约为51万吨),结合保税区的政策功能优势,在青岛保税区建立橡胶国际交易市场,从地理条件看完全可行。
第三,青岛保税区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交易条件。国内橡胶需求持续增长。仅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就极大地拉动了对天然橡胶的需求,国际上六大轮胎企业除倍耐力外都在中国投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另外,国家从2004年取消天然橡胶进口配额许可证,此项政策的实施也将导致对天然橡胶的进口量增加。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橡胶国际交易市场的建立和运行奠定了基础。青岛数字保税区的建设,大大加快了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橡胶国际交易市场可以通过设立电子交易大厅,实现全天候、无障碍化的橡胶国际交易。同时,电子认证、电子银行功能的实现,以及配套法律法规的出台,也为橡胶交易及合同履约提供了必要保障。
第四,青岛保税区会聚了一批胶商。由于青岛保税区政策及区位优势,青岛保税区已汇聚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橡胶企业。30余家专业公司从事橡胶、轮胎进出口及国内贸易。其中青岛保税区森泰达、金诚贸易、金来、宏轮、宝曼克、联桂公司的2004年橡胶进口额分别是6184、6101、4693、3125、2587、2385万美元,对于橡胶的分拨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双星、坤宇、永华盛、泰发等企业的年橡胶进口额也在600万美元以上。保税区进行橡胶交易潜力极大。
三、建立青岛橡胶国际交易市场的目标模式及市场效应
市场的目标模式国内领先。“青岛橡胶国际交易市场”的目标模式是:充分利用保税区政策,采用美元挂牌,开展保税进口天然橡胶现货交易为依托与远期现货交易相结合的市场业务。目标是建成全国的进口天然橡胶交易中心,最终建成橡胶期货交易市场,使市场交易价格逐步成为国内进口天然橡胶指导价格,橡胶交易完全辐射东北亚地区。交易市场凝练国内各市场的成熟经验,充分考虑与国际市场接轨,无论是市场的现行操作模式,还是最终发展目标,在国内都处于领先地位。
市场的经济效应巨大。在青岛保税区建立“青岛橡胶国际交易市场”,首先是法律条件完备。在保税区建立市场符合《公司法》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其次是运作基础较强,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与青岛保税区管委会作为市场共同发起人,成立由市政府有关部门、工商、海关、国检等部门参加的监督委员会,确保市场运作的公正、公平性;严格会员进入,市场会员以国际橡胶供应商为主,争取国际橡胶大鳄加入,同时吸收国内橡胶诚信企业入市进行交易。市场注册成立后,目前已吸收近500家中外会员。预计2006年市场交易额为3.5亿美元;2008年与上海期货交易所对接;2010年与日本东京和大阪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泰国交易所对接,跨市操作。
市场的社会收益显著。交易市场建立创新的招商模式,要求市场会员必须在保税区注册企业,因此大量国内外会员的注册入驻,将形成强大的资金效应;市场采取美元挂牌,以现货交易为主,并充分利用保税区外汇、关税优惠政策,与远期合同交易相结合,有形市场同无形市场(电子商务)相结合,市场的建立与繁荣,将促使保税区的贸易、金融、物流等产业升级,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产业链的形成,产生产业聚集效应,为青岛市建设金融服务中心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设立橡胶国际交易市场,可作为保税区市场建设的突破口,以橡胶市场的建立为前导,积极探索,逐步引入新的市场,形成市场产业,为保税区大市场的建设与发展打好基础,打造保税区的名牌产业、特色经济。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保税区主要功能确定为发展物流业,建立相关专业市场,以市场作为物流的一种重要载体,是保税区拓展发展空间的又一条捷径,通过市场带动,保税区国际物流业将会以更加迅猛的态势快速发展,并推进青岛市区域性物流中心、金融中心的建设。
四、建立青岛橡胶国际交易市场的远期发展目标
目前,日本东京商品交易所已成为亚洲主要能源和贵金属期货市场,日本东京工业品交易所也正在努力拓展市场,力图通过期市的手段,与美国等其他交易所联动发展,以形成影响周边区域的橡胶交易中心。新加坡是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近些年来,该国借鉴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先进经验,利用其自由港经济优势,大胆向周边国家、地区出击,抢占国外金融资源和实物资源。通过设立新加坡期货市场及原油、橡胶等产品的国际商品交易所,采取积极进取的市场拓展政策,变无资源为有资源,变别国资源为本国资源。同时积极完善的金融服务和金融管理,大大推动了新加坡金融事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亚洲仅次于日本的国际金融中心。仅橡胶而言,新加坡虽然不产天然胶,却在国际天然胶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通过新加坡商品交易所可以处理世界1/2的天然橡胶,而且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尼都拥有自己的胶园。
所以,青岛橡胶国际交易市场应整合各种资源,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优化橡胶产业结构,依托日趋完善的电子商务技术,以国际交易市场为平台,完善现代服务业的标准体系,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逐步形成辐射东北亚的进口橡胶主要交易场所;国际橡胶交易价格成为全国进口橡胶的主要指导价格或者主要参考价格;橡胶国际交易市场将逐步建立橡胶储备体制,适量控制一部分橡胶,以便在需要时由政府宏观调控使用;橡胶国际交易市场将逐步开展、巩固和扩大橡胶买卖的电子撮合和远程交易业务,之后,逐步引入期货交易机制(需国家批准);在条件成熟时,争取成为中国第一家橡胶国际期货交易市场(目前,国内没有一家真正的国际橡胶期货交易市场)。成思危副委员长最近指出:应重视期货市场的作用,一是放大作用相当大,在我国做一笔交易只要5%(天然橡胶为8%)的保证金,放大作用高达20倍;二是有固定的交割期,到期一定要平仓,不能像股票那样可以长期持有。成思危委员长提出:我国的期货市场确实需要回归它的本色,进一步发挥它正常的既有套期保值,又能够投机获利的机会,防止非正常的过度投机。
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常青也指出:中国企业因为缺乏主动开展商品保值的意识以及渠道,往往只有被动接受国际炒家锁定的高价。作为虚拟经济表现形式的期货市场,可为实体经济提供“定价话语权”。去年初国务院曾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逐步推出为大宗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商品期货品种。”
交易市场采取美元挂牌,高起点建立,逐步加大远期现货的交易,使交易价格成为全国进口橡胶的主要指导价格或者主要参考价格。远期目标是争取在3-5年内形成辐射东北亚橡胶国际交易中心,条件成熟后,建立全国首家真正的橡胶期货国际交易市场(需国家批准)。近年,已出现的石油价格剧变及铁矿石风波等前车之鉴,作为世界最大天然橡胶进口国,不能再失良机,对国际橡胶交易市场一定要精心培育,加快发展。
回答:匿名
2011-02-16 11:29
[全部回答(2)]
橡胶产业的战略地位依然重要。世界橡胶研究组织预测,在未来的10-15年内,中国的天然橡胶消费量将达到300万-400万吨,占世界天然橡胶消费总量1200万吨的1/4-1/3。而从目前的植胶规模看,我国年产天然胶的峰值也仅为70万吨左右,正常为50万吨。和平年代天然橡胶的战略地位虽不十分显著,但它极易成为资源紧缺型物资。因此,坚持天然橡胶产业的战略性地位并不断发展壮大十分必要。2004年世界天然橡胶产量822万吨,消费量829万吨,有关部门预测,2010年全世界天然橡胶消费量将达到1000万吨,2030年将达到1700万吨。在未来的10年内,全球可能会出现天然橡胶供不应求的状况。橡胶主要应用在轮胎(占77%左右)以及工业、医疗、文体等行业。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增加对天然橡胶的需求量,尽管近几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放缓,但对天然橡胶的需求量仍在逐年增加。最近6年的资料显示,世界天然橡胶消费量与天然橡胶产量的增长量是相当的,而库存量几乎没有增加。
我国天然橡胶缺口越来越大。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经过50年的发展,在世界上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天然橡胶的消费量逐年增长,自产橡胶从20世纪90年代能满足50%左右的国内消费,快速下降到目前的34%。我国仅有的两片产区海南农垦橡胶和云南农垦橡胶,自1996年起到2004年天然橡胶年产量基本稳定在50万吨的水平,而消费量却由1996年的80万吨猛增至目前的180万吨,消费缺口急剧扩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权威专家估计,2005年全国橡胶产量只能满足消费使用量的1/4。从2001年开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消耗天然橡胶最多的国家,占全世界消耗量的21%。2004年中国橡胶工业发展速度创近年最高水平,2005年中国的橡胶消费量有可能超出上年的180万吨,达200万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3年全国1983家规模以上橡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75.4亿元,比上年增长21.88%;2004年全国规模以上橡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49.5亿元,同比增长21.5%。几年来,我国橡胶工业一直保持较高增长速度,橡胶消耗量居高不下,导致对国际市场依存度变大。
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天然橡胶市场供给风险日益凸现。分析国际供求关系可以发现,目前,新增资源量明显低于消费需求量,其缺口主要通过流入现货市场的期货库存胶解决,还有一部分依赖于制品企业上年的备库。预计近期天然胶新增资源量会继续低于消费量,社会库存量还将进一步减少。在国际市场,主产胶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还有一年一度的割胶淡季,橡胶产量较割胶旺季会大幅度缩减;自然灾害对割胶活动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同样会使得割胶的数量减少。同时,国际市场原料的紧张以及国际投机家的炒作,也会不断推高国际胶价。
我国国内目前的交易市场,无论是市场运作规范程度、创新能力、监管能力,还是市场参与者实力,都远远落后于国际上先进的中心市场,相应的也就无法对国际市场价格形成影响,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国内价格因国际价格动荡而大幅度波动,比如近年的石油以及铁矿石风波。同样,作为战略物资的天然橡胶方面,一些手握大宗定单的许多中国企业不但没有从“中国需求”对价格的影响中获得更多利益,反而被迫承受价格波动风险。作为最大买家却对定价无力过问,这种不应有的现象引起有关人士的高度关注。只有掌握大宗商品的定价话语权,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上掌握主动,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不能再出现“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人买什么就涨什么,卖什么就跌什么”的现象。橡胶产业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当前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形势,亟须建立规范完善的橡胶交易市场。
所以,要通过建立橡胶国际交易市场,逐渐培育规范的运作机制,形成辐射东北亚的橡胶交易中心,形成相对稳定的价格体系,市场交易价格形成进口橡胶的指导价格。国内企业可通过对市场价格的分析判断以及企业的成本核算,在交易市场上卖出或者买入橡胶的远期合约,规避价格风险。
二、建立青岛橡胶国际交易市场的可行性
首先,青岛保税区具备建立“橡胶国际交易市场”良好的市场条件。目前,山东天然橡胶的使用量已占到接近全国的50%,而青岛又是山东橡胶的主要集散地。大量天然橡胶通过青岛口岸转运消费(包括进口和海南产橡胶),橡胶主要制成品轮胎则从青岛口岸输出。因此青岛已成为全国天然橡胶的最大集散地和通关口岸。据海关统计,青岛保税区近几年天然橡胶的通关量基本保持在3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天然橡胶进口量的1/4。2004年青岛海关进口量超过51万吨,占全国进口总量128万吨的40%。近几年橡胶轮胎行业在山东取得了飞速发展,据了解,目前山东有800多家橡胶轮胎及胶带等橡胶加工企业,橡胶的主要制成品轮胎行业已成为山东省支柱产业。威海三角、成山、烟台玲珑、青岛双星华青、青岛黄海轮胎五家企业的工业产值进入全国轮胎行业前十强。此外,在山东还形成了东营大王等几个橡胶轮胎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
青岛保税区天然橡胶进口量已约占全国进口量的1/5,客观上已具备建设橡胶国际交易市场的条件。目前,我国天然橡胶产量在50万吨左右,只占世界总产量的7%,但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20%以上。国内天然橡胶的消费除了国内采购外,大部分原料依靠进口维持。据中国海关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1-12月中国进口天然橡胶为128万吨,青岛保税区天然橡胶进口量为26.78万吨,占全国的21%。目前,青岛保税区的橡胶流量已成规模,已具备建设橡胶国际交易市场的良好基础。先有“市”后建“场”,这种方式比先建“场”后造“市”可行。
其次,青岛保税区具备优越的地理条件。保税区依托的青岛港,港口优势得天独厚,终年不冻不淤、浪小涌缓,拥有天然的深水航道,而且海向区位优越,靠近国际主航线,目前已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开通了航线,有贸易往来,初步形成了远近洋航线兼备、干支线配套的全球性网络。2005年,青岛港外贸吞吐量在全国位居第二,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超过650万TEU,位居世界第十三位(全国第三,列上海、深圳之后),已经成为中国北方与沿黄流域及太平洋西岸重要的中转港、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因此,面对国内尤其是山东巨大的橡胶需求(山东省2004年天然橡胶进口总量约为51万吨),结合保税区的政策功能优势,在青岛保税区建立橡胶国际交易市场,从地理条件看完全可行。
第三,青岛保税区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交易条件。国内橡胶需求持续增长。仅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就极大地拉动了对天然橡胶的需求,国际上六大轮胎企业除倍耐力外都在中国投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另外,国家从2004年取消天然橡胶进口配额许可证,此项政策的实施也将导致对天然橡胶的进口量增加。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橡胶国际交易市场的建立和运行奠定了基础。青岛数字保税区的建设,大大加快了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橡胶国际交易市场可以通过设立电子交易大厅,实现全天候、无障碍化的橡胶国际交易。同时,电子认证、电子银行功能的实现,以及配套法律法规的出台,也为橡胶交易及合同履约提供了必要保障。
第四,青岛保税区会聚了一批胶商。由于青岛保税区政策及区位优势,青岛保税区已汇聚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橡胶企业。30余家专业公司从事橡胶、轮胎进出口及国内贸易。其中青岛保税区森泰达、金诚贸易、金来、宏轮、宝曼克、联桂公司的2004年橡胶进口额分别是6184、6101、4693、3125、2587、2385万美元,对于橡胶的分拨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双星、坤宇、永华盛、泰发等企业的年橡胶进口额也在600万美元以上。保税区进行橡胶交易潜力极大。
三、建立青岛橡胶国际交易市场的目标模式及市场效应
市场的目标模式国内领先。“青岛橡胶国际交易市场”的目标模式是:充分利用保税区政策,采用美元挂牌,开展保税进口天然橡胶现货交易为依托与远期现货交易相结合的市场业务。目标是建成全国的进口天然橡胶交易中心,最终建成橡胶期货交易市场,使市场交易价格逐步成为国内进口天然橡胶指导价格,橡胶交易完全辐射东北亚地区。交易市场凝练国内各市场的成熟经验,充分考虑与国际市场接轨,无论是市场的现行操作模式,还是最终发展目标,在国内都处于领先地位。
市场的经济效应巨大。在青岛保税区建立“青岛橡胶国际交易市场”,首先是法律条件完备。在保税区建立市场符合《公司法》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其次是运作基础较强,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与青岛保税区管委会作为市场共同发起人,成立由市政府有关部门、工商、海关、国检等部门参加的监督委员会,确保市场运作的公正、公平性;严格会员进入,市场会员以国际橡胶供应商为主,争取国际橡胶大鳄加入,同时吸收国内橡胶诚信企业入市进行交易。市场注册成立后,目前已吸收近500家中外会员。预计2006年市场交易额为3.5亿美元;2008年与上海期货交易所对接;2010年与日本东京和大阪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泰国交易所对接,跨市操作。
市场的社会收益显著。交易市场建立创新的招商模式,要求市场会员必须在保税区注册企业,因此大量国内外会员的注册入驻,将形成强大的资金效应;市场采取美元挂牌,以现货交易为主,并充分利用保税区外汇、关税优惠政策,与远期合同交易相结合,有形市场同无形市场(电子商务)相结合,市场的建立与繁荣,将促使保税区的贸易、金融、物流等产业升级,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产业链的形成,产生产业聚集效应,为青岛市建设金融服务中心和区域性物流中心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设立橡胶国际交易市场,可作为保税区市场建设的突破口,以橡胶市场的建立为前导,积极探索,逐步引入新的市场,形成市场产业,为保税区大市场的建设与发展打好基础,打造保税区的名牌产业、特色经济。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保税区主要功能确定为发展物流业,建立相关专业市场,以市场作为物流的一种重要载体,是保税区拓展发展空间的又一条捷径,通过市场带动,保税区国际物流业将会以更加迅猛的态势快速发展,并推进青岛市区域性物流中心、金融中心的建设。
四、建立青岛橡胶国际交易市场的远期发展目标
目前,日本东京商品交易所已成为亚洲主要能源和贵金属期货市场,日本东京工业品交易所也正在努力拓展市场,力图通过期市的手段,与美国等其他交易所联动发展,以形成影响周边区域的橡胶交易中心。新加坡是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近些年来,该国借鉴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先进经验,利用其自由港经济优势,大胆向周边国家、地区出击,抢占国外金融资源和实物资源。通过设立新加坡期货市场及原油、橡胶等产品的国际商品交易所,采取积极进取的市场拓展政策,变无资源为有资源,变别国资源为本国资源。同时积极完善的金融服务和金融管理,大大推动了新加坡金融事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亚洲仅次于日本的国际金融中心。仅橡胶而言,新加坡虽然不产天然胶,却在国际天然胶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通过新加坡商品交易所可以处理世界1/2的天然橡胶,而且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尼都拥有自己的胶园。
所以,青岛橡胶国际交易市场应整合各种资源,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优化橡胶产业结构,依托日趋完善的电子商务技术,以国际交易市场为平台,完善现代服务业的标准体系,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逐步形成辐射东北亚的进口橡胶主要交易场所;国际橡胶交易价格成为全国进口橡胶的主要指导价格或者主要参考价格;橡胶国际交易市场将逐步建立橡胶储备体制,适量控制一部分橡胶,以便在需要时由政府宏观调控使用;橡胶国际交易市场将逐步开展、巩固和扩大橡胶买卖的电子撮合和远程交易业务,之后,逐步引入期货交易机制(需国家批准);在条件成熟时,争取成为中国第一家橡胶国际期货交易市场(目前,国内没有一家真正的国际橡胶期货交易市场)。成思危副委员长最近指出:应重视期货市场的作用,一是放大作用相当大,在我国做一笔交易只要5%(天然橡胶为8%)的保证金,放大作用高达20倍;二是有固定的交割期,到期一定要平仓,不能像股票那样可以长期持有。成思危委员长提出:我国的期货市场确实需要回归它的本色,进一步发挥它正常的既有套期保值,又能够投机获利的机会,防止非正常的过度投机。
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常青也指出:中国企业因为缺乏主动开展商品保值的意识以及渠道,往往只有被动接受国际炒家锁定的高价。作为虚拟经济表现形式的期货市场,可为实体经济提供“定价话语权”。去年初国务院曾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逐步推出为大宗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商品期货品种。”
交易市场采取美元挂牌,高起点建立,逐步加大远期现货的交易,使交易价格成为全国进口橡胶的主要指导价格或者主要参考价格。远期目标是争取在3-5年内形成辐射东北亚橡胶国际交易中心,条件成熟后,建立全国首家真正的橡胶期货国际交易市场(需国家批准)。近年,已出现的石油价格剧变及铁矿石风波等前车之鉴,作为世界最大天然橡胶进口国,不能再失良机,对国际橡胶交易市场一定要精心培育,加快发展。
回答:匿名
2011-02-16 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