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苹果公司内部言论闭塞 员工组建“秘密吐槽群”
日期:2013-03-26 19:33  点击:243

苹果公司内部言论闭塞 员工组建“秘密吐槽群”

     北京时间3月25日消息,据苹果情报网站9to5mac记者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报道,苹果严禁员工私下讨论公司的管理事务,当某些零售员工的郁闷情绪聚集到崩溃边缘时,一个秘密的在线讨论小组织就诞生了。以下是记者对这些匿名员工的采访全文。

    

    苹果员工在Twitter上的匿名讨论群

     苹果全球零售店超过400家,走进任何一家店,你将得到电子消费行业与众不同的服务。苹果商店带给消费者的体验堪称无与伦比,而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就是全球40000名孜孜不倦、勤奋工作的零售大军。

     去年,《纽约时报》称苹果的零售店员工非常忠诚,不过“薪水偏低”。我们广泛地对苹果零售店员工进行采访后证实了该报的看法。但是从采访中我们能感受到这些零售店员工的骄傲。他们呈现出了共同的文化基因,那就是工作的忠诚度。

     在店内,苹果的零售员工忠贞不渝、乐于助人且饱含激情。然而下班之后,有些人正如乔布斯在广告营销活动中提到的那样,立刻换了副面孔:行为怪异、桀骜不驯、麻烦不断。这些有意见的员工一般都会向媒体或者借助“苹果工会联盟”吐槽,不过越来越多的员工采取一个更加现代的方式表达感受:社交媒体。

     即便苹果严格限制员工使用社交媒体,部分苹果零售店员工还是在Twitter和Google+等社交媒体组建了一个地下组织“苹果匿名”社区。活跃在社交媒体中的大部分员工都是匿名状态,这样做是为了防止苹果公司彻查他们的身份。毕竟苹果严格禁止员工在线讨论工作环境(特别是带有负面情绪)和内部管理事务,不服从的员工会被解约。

     当然,不配合的员工也并非带有恶意,有的人只是想娱乐幽默一把。例如,有的账户与《南方公园》的动漫粉丝互动,恶搞苹果及其政策;有的账户取笑前苹果零售高级副总裁约翰·布罗维特(John Browett);还有的账户引用客户的投诉或者分享在苹果商店工作的感受。总的来说,这些账户都是用来发泄在苹果工作的郁闷情绪,并且与全球的零售员工互动。

     很多账户都有数百名Twitter粉丝,这些追随者有苹果的粉丝、博客作者还有其他匿名的零售店员工。有的账户粉丝数量甚至达到几千人。我们对一些匿名的零售员工进行了采访,分享他们对苹果以及这个秘密小社区的独特感受。

     当问及他们如何打听到这个在线团体、为何加入时,很多受访者直接提到一个名为“天才吧故事”(Genius Bar Tales)的Twitter账户,而这个账户据称就是苹果员工“匿名”账户的鼻祖。该账户因为参与备受关注的苹果员工“趴街”行动而闻名,还因分享天才吧背后的故事获得更多关注。该账户还经常与其他匿名员工以及对苹果零售世界感兴趣的人员互动。几周前,我们找到了账户的真正主人,并对他进行了采访。

     当我们开始交流时,那个人说:“你终于找到我了。”很明显,他很想分享这么多年一路走来的故事。

     29岁的新泽西州人保罗·布朗(Paul Brown)自称是苹果商店内的“非典型天才”。他揭示了“天才吧故事”背后的创建过程。

     该账号2011年4月份上线后,粉丝数量已经达到11000人。它甚至还获得一些名人的关注。

     在整个销售生涯中,布朗喜欢在苹果的工作经历。不过当他成为天才吧的员工时,一切都变了。他经常和同事及领导争论,矛盾激化时,肢体冲突一触即发。从那时开始,“天才吧故事”账户应运而生。“我从享受变为鄙视,账户就是我的发泄口。”偷偷跑到洗手间发推文、通过谷歌搜索缺陷产品的照片并配备滑稽的文字成为布朗热衷的工作。他认为,苹果内部没有去倾听这些抱怨和顾虑的渠道,所以他要创建自己的表达平台。

     当问及他如何诞生该创意时,布朗表示,一个有名的苹果恶搞网站给了他灵感。这家网站其实就是FakeSteve博客。

     2006年至2011年,一名网络专栏作家丹·莱昂斯(Dan Lyons)创办了FakeSteve博客。该博客最初保持匿名状态。创办一年后,《纽约时报》爆料了其背后真正的主人。FakeSteve通常以嘲笑苹果、乔布斯以及报道苹果的记者著称,而且它的确引起苹果的关注。

     乔布斯曾表示,这些“恶搞”很有趣,而苹果公共关系副总裁据称还定制了FakeSteve牌的衣服。

     就像莱昂斯一样,布朗也选择匿名。虽然苹果的时任CEO并不认为它有趣,公关关系主管也没定制服装,但是它却获得更多全球苹果员工的关注。“苹果最终发现并追踪我。”布朗说。

     在一个看似普通的工作日,布朗被叫到领导的办公室。坐定后,他拿到一张印着他侵犯苹果员工社交媒体管理规定的所有“罪行”。一周后,他被公司解雇。

     有趣的事,布朗遭解雇是一年前的事情了。辞职后的一年多时间,虽然没有以前那么活跃,但他还在管理账户。他表示,虽然已经不再是苹果零售店员工,他将继续维护账户,那样其他的受到激励的人就不会感到孤单,账户提到的都是一些往事以及苹果管理中让人郁闷的地方。如今,布朗正运营一家社交媒体公司。

     苹果的匿名成员同样提到上述“苹果工会联盟”的创始人柯里·莫尔(CoryMoll)。当问及网上的匿名社区时,莫尔不愿意直接评价。不过他说:“我不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多么与众不同的事情。顶着‘制造了轰动’的光环我也没啥特别的感觉,不过以前和现在的同事还是不时地来找我,表达他们的谢意。”他说,“我想做的就是鼓励大家发声,有人会听到的。”

     尽管很多人之间的对话涉及与客户交流或者有关产品用户的内容,但是苹果的内部社交媒体管理规定要求员工“尊重客户的隐私”。“尊重客户的隐私是我们的第一要务,不能以任何目的使用或讨论用户信息。”规定中写道,“博客、维基百科、社交网络等工具不能作为员工内部的沟通工具。”

     很多人在他们的Twitter账户中会写明类似“免责声明”的条款,这是苹果要求的,但苹果同时也要求员工不能利用社交工具表达不满,而这恰恰是在线匿名社区违反规定的地方。

     即便苹果严格的社交媒体规定摆在面前,那些在线人士似乎并未萌生退意。采访布朗之后,我们就具体话题又和其他匿名人士进行了交流。

     “我一点也不怕被抓住,我百分百清楚苹果的规定。”一位活跃的匿名社区成员告诉我们,“如果他们真抓住我,我就当作一场挑战。”另一名成员同样表示知悉苹果的政策。“你不会在我的账户里发现什么机密信息,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和其他员工交流,传播一些关于在苹果工作的正能量。”不过,这名成员在账户建立初期非常担心被发现。随着时间的推进,顾虑也慢慢消退。“我认为社区带来的影响超过私人的顾虑,仅能交流想法这一点就值了。”

     社区成员认为,虽然有可能被解雇,但社区带来的好处胜过风险。当问及社区的目标时,一名成员称“公司的的人能够看到我们抱怨的内容,并为之做些改变。我希望这里能够成为苹果修正管理方式的一个参考依据。”

     “有时候发泄一下真不错,与此同时,能够分享丰富多彩的故事也是一种享受。”另一个人说。

     下面会附上一些人的推文,这些推文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吐槽风格。

     有些苹果零售员工对工作感到沮丧,他们之所以选择去网上表达意见,是因为他们认为内部处理此类问题的方式并非行之有效。

     苹果鼓励员工采取一种叫做“无畏反馈”(Fearless Feedback)的方式分享工作方法或者对其他员工的建议。那就意味着每个员工都是其他人的导师。不管你身居何职,都要协作配合。但问题是,如果员工反馈同事的负面评价,很容易把关系搞僵。

     “我认为苹果的‘无畏反馈’根本谈不上言论自由,”受访者称,“我发现很多人不能正确接纳批评,而这是改正错误行为的唯一方式。”布朗直言:“‘无畏反馈’经常演变成攻击和辩解。”

     无畏反馈并不是苹果提倡的唯一内部沟通方式。苹果经常分发名为NPP的员工满意度调查表,用以鼓励员工分享对当前店面运营状态的看法。然而真正的问题是,很多员工担心这些调查并非匿名方式。

     当被问及设立匿名Twitter账户是否使得工作生活更加复杂时,一个人说道,因为过于着迷推文、响应其他人的看法,他们要经常去卫生间或者休息。

     除了发泄对用户的不满,很多账户还会谈论前销售主管约翰·布罗维特及他制定的政策。布罗维特的新政策直接导致裁员和降薪。很多销售员工因此都不喜欢他。最近,这位苹果前高管甚至承认他与苹果的企业文化不符。

     去年,布罗维特离开苹果,匿名社区里的很多成员认为,他们为布罗维特的离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就在布罗维特颁布上述裁员降薪的政策后,匿名社区以主题标签“解雇布罗维特”作为回应。

     当媒体广泛报道布罗维特的新政后,这一主题标签受到追捧。另一个起到作用的因素是来自莫尔的一段视频,上面历数布罗维特做错的地方。

     “我尊重约翰在苹果工作时表现出来的率直,”莫尔接受采访时表示,“我能理解适应新环境的艰难,我希望这段经历能让帮他成为一个更好的领导。”

     布罗维特离职后,苹果CEO蒂姆·库克在多个场合表达过零售部门的重要性。他的首个举措就是自己亲自负责零售部。自去年10月分开始,库克一直担任零售副总裁一职。伴随布罗维特的离开,库克同样借助内部邮件的方式表示,他为零售员工的努力工作而骄傲。

     今年初,库克在高盛金融会议上评价苹果零售业务时说道:“我们的团队成员是地球上最令人难以置信的人才。他们拥有最棒的零售经验。我心情不好的日子很少,但是如果我哪天感到不够兴奋,我就会走进店内,心情立刻大好。这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感受。”同样是今年初的公司内部会议上,库克强调说,他正研究如何改善零售员工工作环境。

     除了Twitter外,很多活跃的匿名人士还借助Google+的视频聊天服务Hangout讨论话题,虽然内容与Twitter上差不多,但是视频聊天更加私人化,更具亲密感。“有时候我感觉与那些匿名同事的关系比日常接触的同事还要亲密。”有人说道。

     当然,大家在Google+中同样保持神秘状态。如果不想关掉摄像头,他们一般都会戴上面具模糊自己的身份。有人说:“使用谷歌Hangout服务更难隐藏自己的身份。”因为谷歌要求用户上传个人简介和名字,这些特殊用户只能伪造电子邮件,填写假名字。有时这些名字和他们的Twitter假名称保持一致。

     当然,不是每个零售员工都会加入匿名社区。有趣的是,有些人交流数月、甚至数年才发现对方是自己每天见面的同事或者非常亲密的朋友。

     “和我一起工作室友不知道我有账号。”某匿名员工说,“只有最亲密的同事知道,他们就像我的家人。”

     此外,并不是每个零售员工都了解这个小社区。在采访中,也有两三个人表示从未听说过。有个人甚至表示反感,他非常珍惜苹果提供的机会。

     另一名员工坦言他对这类社区持开放态度。“苹果员工的确需要一个更开放的场所排解郁闷,”他说,“我会加入,但不会泄露身份。圈外人需要知道苹果背后发生的故事。”的确,就像一名活跃的匿名员工提到的那样:“去年,我差点被解雇。郁闷之下,我需要一个释放负面情绪的地方,与同样经历的人聊天。所以我加入了社区。”

     或许苹果对员工在线发泄郁闷的做法感到不满,但是它应该为那些不断奋斗、每天都代表公司的员工改善内部资源。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01/16 06:33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