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加大环保投入。专家最新研究表明,要想实现“美丽中国”,环保方面的投资至少要提高到GDP占比的3%,未来10年大概需要10万亿元。资金来源除了政府收取的各种税费,更重要的是要拉动社会的投资。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必须承担减排责任。
作为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电力、石化央企负责人则纷纷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行业减排技术上可行,但经济上还需提供价格调整、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
“美丽中国”需10万亿环保投入保证
在PM2.5和灰霾成为今年两会“热词”的同时,其间披露的《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报告》显示,2012年中央预算安排节能环保支出1998.43亿元,增长23.1%。比对《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据初步核算,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也就是说,单就财政而言,2012年的节能环保投入占当年GDP的比重仅为0.38%。
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原庆丹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从2007年开始,我国环保财政投入占GDP的比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与注重环保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保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还偏低。2007年至2011年间,我国环保财政支出的GDP占比最高达到0.61%,仅接近美国1990年的水平。
“这意味着,不仅是政府,企业、居民等社会各方都要加大对环保的投入。”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文一波对此表示,尽管过去几年我国环保投入逐年增加,但占比始终在2%以内。从全球经验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要想保持较好环境质量的话,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一般不能少于2%。
文一波解释说,一方面,中国的工业结构中,重化工占比较大,产生的污染物较多,治理污染要投入更多的钱;另一方面,政府的环境欠账也较多,整体环境质量较差,即使每年投入占比达到2%,环境质量也不可能快速改善。
“中国过去10年的环保投入大致在3万亿到3.5万亿之间。”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毅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要想实现“美丽中国”,环保方面的投资至少要提高到3%。据测算,按照经济增长率和环保程度,未来10年环保投入大概需要10万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投入2万亿元,平均每年2000亿元。
石化电力央企减排“要政策”
对于未来10年10万亿元的环保投资,王毅认为,资金来源除了政府收取的各种税费,更重要的是要拉动社会的投资。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必须承担减排责任,需要法律约束。
中国石化四川维尼纶厂副厂长严红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该厂是中国大陆最大、世界第二的醋酸乙烯生产企业。“十一五”期间,该厂环保投入达到1.92亿元左右,2011、2012年又加大投入至3.336亿元,“十二五”期间可能还要再投资3个亿用于环境保护。
“这肯定会对企业成本带来影响。”严红说,环保成本大方向上是增加了,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划算的,比如该厂每年都要缴纳一定数量的排污费,其中60%是氮氧化物,如果投入2.3亿元治好了氮氧化物,不仅少交或不交排污费,同时还可以得到政府的奖励。这样算就划算了。
“如果把目前国内成品油全部升级为欧V标准的清洁度……城市空气中的PM2.5至少减少40%以上。”今年两会期间,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刘沧龙等28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关于提高我国汽柴油质量标准”中称,石化行业如若长期不肯增设足够的脱硫设备,在全国范围内满足国Ⅲ和国Ⅳ标准汽、柴油的质量标准,时间将会拖得更久。
2010年,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在《中国机动车排放控制措施评估》报告中指出,根据亚洲开发银行进行的一项研究,对典型中国炼厂来说,将柴油硫含量从350ppm(相当于国三标准)降低至10ppm(相当于京五标准),成本增加额为0.11人民币/升。
上述提案对此建议,按照合理补偿成本、优质优价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合理确定成品油价格。或者借鉴北京油品升级机制的经验,政府提供补贴,消费者承担部分价格上涨,炼油企业消化一部分成本。
中国石化茂名石化公司总经理余夕志则呼吁,尽快出台成品油优质优价或优质减税政策。建议国家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四省市执行优质优价政策的基础上,对于质量高于国家统一标准的,实行减免消费税政策,以减轻炼油企业在质量升级上的成本压力。
除了石化行业,火电行业也被视为“传统排放大户”尤其是大气污染物重点排放源。河北省工商联常委石克荣告诉记者,一个中等电厂每年烧大约330万吨标准煤,排出六七万吨二氧化硫。而一辆排量2.0L的小汽车跑100公里,只排出2.9克二氧化硫。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陆启洲则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我国是个产煤和用煤大国,51%的煤炭用于发电,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是个大问题。
“火电排放标准要达到甚至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欧盟标准,在技术上是完全做得到的,关键是在经济上怎么适应它。要把环保成本纳入能源价格体系中去。”陆启洲表示,“脱硫、脱硝、PM2.5减排加起来,1度(即千瓦时)电没有3分钱是做不到的。”
专家称涨价应避免“全民买单”
今年春节前夕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油品质量升级。会议指出,按照合理补偿成本、优质优价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合理确定成品油价格,并完善对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补贴政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则告诉记者,政府在产业绿色转型中,应当通过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环境税费、资源税等经济激励机制,实现“两个内部化”,一是企业节能减排的外部效益的内部化,二是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外部成本内部化。
然而,多位专家反映,由于能源价格并未完全市朝,电力、石化行业环保成本的价格传导并非一帆风顺,油价、电价容易面临“逢涨必反”;水、电价格调整的听证会的“逢听必涨”也饱受诟玻
“电价、油价需要合理的价格核定机制,不能把治理污染的成本全部转嫁到老百姓身上。”环保部副部长周建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
周建说,无论是应对灰霾天气还是全球变暖,我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空间还是挺大的。未来虽然每度电、每升油的价格上涨了,企业、居民可以通过节约能源来减少生活成本。“不要随便用‘推高物价,导致通胀’的说法,绑架资源环境的价格改革。”他强调。
除了价格政策,王毅提醒说,环保投入的成本分担有好多办法,比如投资政策、补贴政策、税收政策。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大气部主任助理雷宇则认为,电力行业面临“市场煤、计划电”的政策性亏损困境,而“两桶油”位居中国500强的利润额前列,“油企哭穷是没有道理的,油品质量升级的成本,也不像石化行业说的那么高”。
“无论是政府补贴还是税收减免,最终还是要摊到广大纳税人的头上,这种‘全民买单’的做法,未来是要尽量避免的。”雷宇对此建议,对于石化行业,油品升级成本可以部分传导到车主,因为车主也要遵循“污染者付费”原则;对于火电行业,由于大部分用电量来自工商企业,加大企业成本比加大居民个人成本更易于操作。
记者从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获悉,“中国实现‘十二五’环境目标机制与政策”课题组已向中国政府建议,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健全污染者付费制度,逐步建立环境全成本价格机制。据环保部介绍,国合会曾向中国政府领导层与各级决策者提供前瞻性、战略性、预警性的政策建议。(经济参考报)
美丽中国10年需投入10万亿 企业哭穷全民买单
日期:2013-04-01 22:52 点击: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