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微信动了谁的奶酪:运营商齐发难 难逃收费厄运?
日期:2013-04-02 22:54  点击:153

微信动了谁的奶酪

    “微信要收费?”一条牵动亿万网友神经的猜测,似乎距离现实越来越近了。据媒体3月31日报道,工信部正在协调三大电信运营商与腾讯谈判,并将考虑运营商对微信额外收费的合理要求。同时,网友发现联通将微信与其他数据类型的流量单独区别,不少人将这一动作解读为运营商对微信收费的前兆。

    那么微信到底是否会收费?该怎样收费?《国际金融报》采访多位业内专家试图分析微信如何与运营商协作,来解决运营商与OTT(互联网企业利用运营商的宽带网络发展自己的业务)企业关于收费问题的争议。

    ■ 本期嘉宾:

    王丹青 睿信致成管理咨询合伙人

    谭炎明 德国电信咨询公司中国区高级顾问

    董 旭 易观国际分析师

    阚凯力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政策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话题一

    矛头为何指向微信

    中国移动去年的税后净利超过20%,这在全世界也是闻所未闻。中国移动拿着这么高的暴利要打压微信,就是因为微信冲击了它的话音、短信业务,冲击了它的暴利

    或许,当初没人会想到,从2011年1月21日发布第一个版本,到2013年3月29日发布最新一个版本,微信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如此大的能量。

    一位媒体营销圈人士日前在和《国际金融报》记者聊天时直言,“现在,我们看新媒体的动向,都是在看微信的最新动向。”他直言,“就营销范畴而言,我已经摒弃微博了。”

    微信的美誉度不止来自业内。《纽约时报》评价称,微信“正积极尝试扭转中国本土互联网产品无法推向世界的命运”,另外,《华尔街日报》将2012年“中国创新人物奖”科技类奖项颁给了“微信之父”——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小龙。

    然而,蒸蒸日上的微信近期被“收费传闻”缠身,微信究竟动了谁的奶酪?

    阚凯力:首先,微信的用户都是交了流量费的,既然用户已经交费,用这个流量上网浏览、上微信还是上微博,运营商都是完全没有理由干涉的。所以现在运营商单单挑出微信来说事,本来就不对,对于所有应用都应该一视同仁。

    从本质上说,微信属于一种推送性的业务,但很多客户端软件都拥有类似的推送性业务,那为什么电信运营商却专门拿微信来说事?关键在于微信冲击了电信运营商的传统话音和短信业务。

    话音和短信业务与数据流量价格的差别非常大,可达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比如短信,一条短信最多70个汉字,也就是140个字节,这差不多折合到1000多个比特,收1毛钱,那么数据流量收多少钱?即使最贵的,也不会超过1兆1元钱,而如果短信达到1兆的数据量的话收费就达100元。所以,从数据便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差别有多大——至少差100倍。

    现在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是垄断暴利性行业,中国移动去年的税后净利超过20%,这在全世界也是闻所未闻。据我所知,世界上能做到净利10%的运营商屈指可数,一般是3%至5%的净利。中国移动拿着这么高的暴利要打压微信,就是因为微信冲击了它的话音、短信业务,冲击了它的暴利。

    王丹青:对于微信超过3亿的用户量,腾讯是引以为傲的,但微信业务已经对运营商产生影响,这也是双方的核心冲突。腾讯对于微信这一业务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所以就腾讯而言是不希望失去更不愿意放弃的。而作为运营商而言,则是不愿意自己传统业务的利润被切割。

    谭炎明:从2012年的数据来看,电信运营商短信量同比、环比都有所下滑。可见微信超过3亿的用户量以及通过网络快速发送文字、语音等方式占用了运营商的资源并对运营商的传统业务产生了冲击。

    董旭:总体来说,还是流量提升的问题。微信走的是运营商管道,运营商能监测到不同的管道走的是怎样的流量。微信今天拥有使用这个渠道的大部分的用户,而运营商提供的是基础的渠道工作,因此其认为微信利用了这个平台的应用就有义务付费。

    话题二

    微信会不会收费

    微信根本就不该收费。网络电话SKYPE,中国是禁止的,老百姓用不了网络电话,就用微信。用不了微信,就会用别的

    4月1日,来自圈内的一个传言是,未来,微信肯定会收费,具体的收费标准是每个用户10元钱。尽管不少业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直言,“短期看,这更像是愚人节的一个笑话”,但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管理研究所产业室主任史炜此前对媒体的表态还是让业界担心。

     “腾讯有4亿用户及其衍生出来的高盈利模式,说‘不敢收费’,这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他说,“如微信不该收费,那短信为什么要收费?没有收费模式,中国互联网就不可能健康发展;没有收费模式,中国的增值业务将会变得一塌糊涂。”

    财新网3月31日也报道,“工信部已介入到运营商与OTT企业关于收费问题的争议中。按工信部的要求,目前运营商正在制订相应的方案并准备提交工信部。”

    那么,微信会不会收费?又该不该收费?倘若收费,是向用户还是腾讯收费?

    阚凯力:微信根本就不该收费。对于整个移动互联网来说,这个行业的发展非常快,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网络电话SKYPE,中国是禁止的,老百姓用不了网络电话,就用微信。用不了微信,就会用别的。总之,互联网替代电信传统业务,这是一个大趋势,同样不可逆转,即使微信被打压下去了。

    王丹青:就个人意见而言,近期微信不可能收费。对于免费餐吃惯了的消费者而言是不愿意微信收费的,一旦收费可能会流失部分消费者。所以如果要收费,腾讯与运营商需要进行沟通,或者可以以包月等形式供消费者选择、使用。同时,收费标准也需要从一个维护消费者的角度出发。

    谭炎明:就移动互联网本身而言,微信是很难直接向用户收费的。微信作为一个APP应用不与运营商产生直接联系。

    董旭:从用户角度来说,交纳微信使用费不太现实。但是从个人客户端来看,增值服务或者游戏收费是有可能的。

    之前业界猜测或许有三种收费方式,一是个人用户用微信走了流量的话单独收取费用;二是运营商向腾讯收钱;三是腾讯向个人用户收钱。我个人认为,最有可能的是第二种方法。

    话题三

    微信费由谁承担

    运营商是提供基础设施的,如果一定要通过这种方式去收取费用的话,微信等应用并没有什么筹码去谈判。只是运营商需要考虑清楚它与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3月下旬,有一则消息称,工信部近期两次召集中移动、中国电信、中联通三大运营商和相关OTT企业召开内部会议,讨论微信业务给运营商的短信、话音等传统业务造成的冲击,三大运营商准备向类似腾讯微信这样的业务进行额外收费。

    工信部部长苗圩3月31日的表述是,工信部正在协调此事,“监管部门总体上会站在用户的角度,微信有收费的可能,但不会大幅收费”。对于微信的收费标准,苗圩说,“除了我们协调,还得靠竞争机制,让他们跟各家去谈判。”

    那么,如果真的收费,收费标准该由谁来决定?

    王丹青: 对于腾讯而言,与收费相比一定是更看重用户量的。在当前的激烈市场竞争下,腾讯难得可以在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上获得如此大的收获,它是一定不愿舍弃的。所以为保证平台资源,对消费者下载软件进行收费的行为,腾讯是不愿意做的。所以它可能会选择从衍生产品上获得收益。在PC端比较成熟的QQ就是以QQ游戏、网购等获得商业利益的,并以此支持QQ的发展。

    董旭:说实话,运营商是提供管道服务的,把控了渠道本身,不管什么应用都是走流量的,如果是运营商要收费的话,微信没有什么筹码可言。运营商是提供基础设施的,如果一定要通过这种方式去收取费用的话,微信等应用并没有什么筹码去谈判。只是运营商需要考虑清楚它与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关系。

    当然,收费与否取决于运营商站在什么样的角度、立场去看待这件事,这也是今后要不要收费的一个关键。

    阚凯力:微信如果收费,可能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微信流量跟其他流量区别对待,运营商直接向用户收,将流量费直接加到通信费里。但这样必然导致大家不敢用微信了。

    第二种是运营商向腾讯收费,腾讯再把这个收费转嫁给消费者。不过,消费者一看太贵,可能也不敢用了。

    第三种是运营商向腾讯收费,腾讯把这部分钱作为成本自己消化,那么腾讯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当然受到的压力很大,今后很难有太大的发展。

    所以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都有损消费者的利益,不利于互联网的发展。

    话题四

    微信、运营商能否共赢

    微信现在是一种寄生虫式的生存方式,它在加快速度成长的过程中会伤害到运营商,反噬运营商的传统短信、语音业务。所以这种不正常的寄生关系是不能长久持续的

    据微信今年1月中旬在腾讯微博公布的数据,微信真正的用户达到了3亿多人。这已然对运营商传统业务造成严重威胁。

    在香港市场,微信已经在尝试做一些改变。来自中国香港地区的经验显示,微信已与香港最大的Wi-Fi服务供货商PCCWmobile实现“捆绑”,即从2月1日起,PCCWmobile客户只须支付月费8港元(约合人民币6.4元),便可享受“微信数据组合”优惠,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在香港本地任意用微信传送话音信息、影片、图片及文字,进行单独聊天及建立聊天室,免流量费。

    那么,这种方式是否适用于内地市场?微信如何破解目前的收费困境呢?

    王丹青:要解决这一冲突需要腾讯与运营商进一步地沟通、协调与博弈。事实上,腾讯与运营商的矛盾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网络尚未高速发展的时候,运营商就曾发现很大一部分流量被QQ的移动终端所影响,但在双方对此进行了很好的沟通之后,这一冲突得以圆满解决。

    双方关系的核心在于:腾讯与运营商相协同。这是由于微信是依托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方的平台上的,作为运营商是不愿也不会赔钱赚吆喝的。在我看来,有两种解决方案:切割其他业务的利润以弥补运营商的损失,或者对差异化需求进行收费而对于简单使用不进行收费。

    谭炎明:微信现在是一种寄生虫式的生存方式,它在加快速度成长的过程中会伤害到运营商,反噬运营商的传统短信、语音业务。所以这种不正常的寄生关系是不能长久持续的。如果双方关系要继续延续,实现OTT业务与运营商共赢有两种模式可以选择:其一,腾讯开发新模式,向企业收费。其二,腾讯对运营商的损失给予有效、合理的弥补。微信的存在已经对运营商的传统业务产生颠覆性的冲击,所以如果二者要共存共生,腾讯需要适当妥协,给予运营商安慰性补偿。否则,从运营商的角度而言,为了有效阻止收入快速下滑,可能会剪除“罪魁祸首”。

    董旭:对微信而言,一方面需要去扩充社交本身,另一方面就需要在平台搭建上做一些事情。微信本身是一个沟通平台,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首先应满足沟通本身,在考虑如何稳定现有的3亿用户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吸引新用户。

    另一方面,微信也有搭载游戏、电子商务等的能力,因此需要平衡好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广告主和个人层面的关系。

    从微信与运营商的关系来说,两者合作是未来可能的趋势。因为腾讯发展起来,对于移动互联网本身是一个正面发展促进的作用,而运营商本身肩负移动互联网生态环境健康发展建设的责任。从这个层面来讲,腾讯良好的发展对于运营商来说是一件好事。

    此外,监管部门需要站在整个生态体系的角度来看待和处理这个问题,因为它肩负的是平衡市场、监管市场的责任。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2/29 16:03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