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被拆分成25个事业部后,马云又将卸任阿里巴巴CEO。一系列变革背后,马云离他心目中的“风清扬”越来越近:在阿里巴巴内部逐渐“去马云化”,以实现退隐江湖一线的目的。
但是,要达到此目标,阿里巴巴目前的变革依然没有画上句号。这个未了局,给电商江湖留下了无穷的猜测。
道商马云:自我削权/
马云极其崇拜道家学说。“我以从道家学到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去培养下一代的领导人,培养生态系统,无为的生态系统。让它慢慢、慢慢生长。”马云的这个想法及其后续一系列的决定,并不是偶然。
一位接近阿里巴巴的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阿里巴巴从去年开始,公司上下都在读一本名为《失控》的书。
《失控》成书于1994年,记述了作者对当时科技、社会和经济最前沿的一次漫游,以及借此所窥得的未来图景。书中阐述的一个道理是:要想诞生出新的、出乎意料且真正不同的东西,必须放弃主宰一切的愿望,让位于底层的群体。
这一核心思维与马云 “无为而治”的理念不谋而合。此前,阿里巴巴在架构上的一系列调整,皆围绕“扁平化分权”而展开。
2011年6月,淘宝被一分为三。仅一年后的2012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被进一步分化为七大事业群,分别为淘宝、一淘、天猫、聚划算、阿里国际业务、阿里小企业业务和阿里云。半年过去后,阿里巴巴再次将原有的七大事业群进一步 “碎片化”,分拆为25个事业部,并分别由不同的事业部总裁负责管理。自此,阿里巴巴的三层权力体系初步形成:战略决策委员会 (由董事局负责)、战略管理执行委员会(由CEO负责)以及25个事业部。
易观国际首席分析师李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事业部拆分赋予了各事业部总裁更大的权力和独立性,降低了对集团首席执行官职位的依赖,马云将权力下放完全是合理的,也是一种更高级的管理方式。”
三层权力体系建成后,马云进一步做到了“去马云化”,逐渐隐退幕后。
在商界,创始人隐退幕后的做法并非个案,甚至是一门管理艺术和境界,如王石在万科的 “去王石化”行动,柳传志在联想系的隐退等。
时点选择:分权腾位?/
值得关注的是,马云选择在此时间点卸任CEO,时机上的选择值得琢磨。对此业界有多种版本的分析。
资深互联网分析人士洪波指出,阿里巴巴拆分为25个事业部以及马云将辞任CEO一职,背后的一个统一逻辑就是分权与腾位。“这些年,阿里特别重视管理团队的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年轻干部,但这些年轻干部的职业生涯都到了天花板,如果马云不委以重任,他们有可能会流失。”
与此形成对应的是,马云写给员工的内部邮件也直言:“今年,阿里绝大多数生于60年代的领导者将会退出管理执行角色,我们将把领导责任交给70、80年代的同事们。因为,我们相信他们比我们更懂得未来,更有能力创造明天。”
“疲劳说”是马云“退位”原因的另一个版本。分析认为,分权后,马云可以脱离繁琐的一线工作,更专注于战略层面的工作。
此前,马云一直对外宣称,他的愿望就是在45岁退休。然而,近年来发生的卫哲事件、淘宝假货风波、支付宝事件、淘宝商城“十月围城”事件等,让他无法实现此愿望。而在2011年下半年淘宝商城“十月围城”事件后,马云也曾直言,上述事件让他身心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