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有关平安证券或被受罚暂停其保代资格的消息充斥整个市场。“有关平安证券投行业务处罚的结果或在近两周内正式公布。”4月15日,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近日监管层已正式约谈有关平安证券涉案投行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其中更包括已经离职的前任投行业务主管。
4月15日,据记者获悉,平安证券的投研部门与平安资产管理公司(下称:平安资管)两个相关业务部门也因 (600851.SH)事件被证实被监管部门下发整改令,这一消息则再次将平安证券推上了“雪上加霜”的境遇。
“近期从平安证券投行业务的重大过失,到如今投研部门与有关资管部门的内控机制的缺失,都说明在近几年中,发展过快的平安证券内控能力的缺失。”北京一家资深投行高层如此向记者评价指出。据记者最新获悉,虽然目前仅对于涉案项目的具体保荐人有离职追责制度,对于当时在位而如今离职的投行高层负责人士未有明文规定的相关追责制度,但平安证券原投行负责人士或将严厉处罚。
投研、资管定案“内控失责”
2011年5月,便有消息称“深圳证监局对平安资产管理公司旗下多个账户的交易情况正在进行调查”,平安集团品牌宣传部有关人士也正面证实了该消息。
这源于2011年1月4日,平安证券发布有关海欣股份的深度 ,平安证券研究员凌军在报告中指出APDC治疗性疫苗是海欣股份未来最大看点,力推该股。
在这种利好刺激下,2011年1月5日和6日,海欣股份以连续两个涨停板震惊市场。
而背后,2011年1月4日-6日的三日期间,平安资管在海欣股份上交易金额便达到2.153亿元之多。有关平安证券投研部门撰写有关报告以配合平安资管部门的有关股票操作的质疑不绝于耳。
针对此事,深圳证监局于同年5月正式立案展开调查。经过两年的调查与取证,年4月初,此事正式盖棺定论。
据记者获悉,日前,深圳证监局发布“关于对平安证券采取责令增加合规检查次数等措施的决定”。
该决定称平安证券发布的有关投研报告存在三问题。主要包括:一、研究报告存在不谨慎、不客观的情况,公司未能做好对研究报告发布前的质量控制及合规审查;二、研究报告的撰写过程受到平安资管相关人员较多的干涉和影响,公司未能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制作发布研究报告过程不受利益相关方的影响;三、研究报告在正式发布前,其主要观点已为平安资管有关投资人员所获悉,公司未采取有效管理措施,防止制作发布证券研究报告的相关人员在发布研究报告前泄露证券研究报告的内容和观点。
对此,深圳证监局责令平安证券
增加对发布研究报告的合规检查并处分有关责任人。并要求平安证券在月底前向其提交落实上述监管措施的具体方案。
野蛮生长的代价
盛极而衰?
数位投行人士皆向记者表示,2009年以来,在早已被数家券商各自为据盘横的投行市场上,作为新生力量的平安证券采用了“野蛮生长”的模式崛起。
从2009年和2010年两年间共计22个IPO项目的成功运作,到2011年一年时间便挂牌34个IPO公司的记录,平安证券创造了记录。
上海一家券商投行负责人指出:“几乎每十天便有一个项目挂牌,而当时对资历不深的平安证券而言,真正能用在项目尽职调查的时间和精力能有多少?而其所做的项目又偏偏都集中在风险系数非常高的等中小企业项目上。”
目前正式曝光的几例知名涉嫌造假上市项目,包括 、 、除了全部皆为平安证券担任保荐人的项目外,且都是在2010年底及2011年中被保荐上市的。
“如今对于平安证券处罚将如何实施则成了监管层方面较为斟酌的难题。”4月15日,一位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透露,对于有关处罚,平安证券方面也同样有理申诉。
“在初,原平安证券投行部总的业务负责人带领平安投行团队集体跳槽,也即此次被立案调查的几个IPO项目负责人几乎全部都已经离开。目前的平安证券的投行团队几乎是全新的,所以平安证券方面认为让如今的投行团队来承担前任的过失,似乎情理不通,故其认为2011年时任在位的平安证券原投行业务负责人以及有关项目具体的保荐人才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上述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但对平安证券而言,其同样也是这些项目的既得利益方,按照有关规定,被处罚也同样有理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