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投资者一直对某些券商 “荐而不保”的行为不满,市场和舆论多次呼吁投行做出改变,但效果微乎其微。不过,在现实情况下,券商投行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问题频出
在曾经的IPO黄金时代,疯狂的发行价和“金领中的金领”的天价薪酬是常态,但疯狂过后,业绩变脸,屡屡造假等问题却一一浮出水面。近期 、等公司的造假、业绩下滑问题更是将通道制投行的弊端展露无遗。
3月23日,隆基股份发布业绩预告 ,预期公司净利润将出现5400万元的亏损,这意味着其上市首年即面临亏损,按照相关规定,保荐机构国信证券可能面临IPO保荐资格暂停3个月的处罚。
4月3日,证监会通报指出,对万福生科立案调查,现场调查已经基本结束。经查,万福生科自2008年至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前,存在虚构原采购、虚增销售收入、虚增净利润等违规行为。万福生科的招股说明书、2011年年报和2012年中报等财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在万福生科中,保荐机构平安证券、审计机构中磊会计师事务所、湖南博鳌律师事务所及其相关责任人涉嫌未能勤勉尽责,已经立案调查,将按规定严肃查处。
平安证券是万福生科上市的保荐机构。通报后不久,市场即传出爆炸性消息,认为由于万福生科造假案,平安证券将遭遇IPO保荐资格暂停六个月或一年。在较早前的案中,平安证券就收到了当时上最严厉罚单:被证监会出具警示函,两名签字保代人被撤销资格。
业内人士表示,万福生科、胜景山河和隆基股份不过是其中的个案,IPO核查的目的之一也就是要杜绝此类问题公司进入二级市场。
“荐而不保”时代终结
2009年IPO重启后,的开闸和IPO市场扩容,给了券商投行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券商的投行部门也一跃成为最为炙手可热的“金领中的金领阶层”。
券商投行在业绩和利益的驱使下大干快上,而发行节奏的加快和高股价、高市盈率带动的超募佣金收益,助推了券商的急躁。这种浮躁,仅从媒体多次曝光的申报企业招股说明书等文件中经常出现小数点和文字的低级错误即可见一斑。
然而,自去年底IPO停发以来,新股审核趋严趋紧越发明显。对投行来说,持续近4年的资本盛宴基本上已宣告结束。
过去几年,投行业务高速增长的平安证券和国信证券等券商迎来了阵痛,曾令国信证券和平安证券自豪的百人左右的庞大保代队伍,如今已成了巨大的成本负担。而不断曝出的所保荐企业的问题,更令两家券商有可能停牌一段时间。
在以往“通道制”投行模式下,为激励各个业务团队进行业务拓展的狼性,很多以中小项目为特点的券商,主要实行项目直接提成制度,个人收益直接与项目佣金收入挂钩,按单结算、迅速兑现。
比如,平安证券从2009年和2010年两年间共计22个IPO项目成功运作,到2011年一年时间便挂牌34个IPO公司。算下来,几乎每十天便有一个项目挂牌,对当时资历不深的平安证券而言,真正能用在项目尽职调查的时间和精力能有多少?同时,平安证券所做的项目大多还集中在风险系数非常高的创业板等中小企业项目上。
目前正式曝光的几例“知名”涉嫌造假上市项目中,胜景山河、 、万福生科皆为平安证券担任保荐人的项目,且都是在2010年底及2011年中被保荐上市的。
在去年5月的创新大会后,券业掀起了一股创新风,在新的环境下,券商投行业务也在寻求转型。
去年下半年,就有一些大投行提出了从过去的“通道制投行”向“交易型投行”转变的目标。
不过不少业内人士存有保留意见。一位保荐代表人对记者表示,改成交易型投行这个愿景很美好,不过人性是不会变的,因此即使暂停保荐机构资格了,IPO重启后投行还会“好了伤疤忘了痛”,又回到老样子。并且每一次IPO重新开闸,都会伴随着新股集中发行。因此,做出大的改变的业务动力就不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