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2015年中国牛奶需求量将超供应量
日期:2013-11-06 13:28  点击:52
  研究和信息咨询公司英敏特的报告显示,国内零售及非零售渠道的牛奶需求量从2012年到2017年将增加8.2%,同期国内供应量的增幅仅为1.2%。
   2015年中国市场的牛奶需求量将超过供应量,研究和信息咨询公司英敏特(MINTEL)昨天发布的报告得出了这一结论。该报告显示,国内零售及非零售渠道的牛奶需求量从2012年到2017年将增加8.2%,同期国内供应量的增幅仅为1.2%,转化为以金额计算,供需之间的市场差额可达660亿元人民币。

 
  过去20年间,中国乳制品的销售量一直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国内生产量无法跟上奶制品比如牛奶、奶粉、冰淇淋和奶酪等的需求量。以牛奶为例,中国人均牛奶消费量已经从2007年的16升至2012年的24升,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1%,5年内增加了50%。
  不仅如此,据英敏特的预测,目前只有36%的城市受访者每天至少喝一次牛奶,54%的人每周喝1-6次。英敏特研究副经理徐如一认为,中国牛奶的消费普及率和消费频率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虽然需求量在稳步上升,但中国目前没有足够的农场来满足越来越大的“胃口”。根据英敏特的预测,2015年中国牛奶的需求量就将超过供应量,到2017年供需之间的差距将更大。而供应增长较慢的原因之一,在于本地奶源分散化供应的局面以及养殖技术条件的限制。
  据透露,在中国200多万户奶牛饲养机构中,85%为个体奶农。平均每厂的奶牛数量,欧洲为50头,美国为100头,澳洲为220头,在中国仅为区区5头。
  英敏特高级研究经理黄炘表示:“未来乳制品行业的垂直整合,比如大型乳企并购散户奶农,将是一大趋势。”
  此外,国内冷链系统的相对滞后也是提高乳制品供应量必须应对的挑战。牛奶制品从工厂到卡车到配送中心期间需保持在一个恒定的温度以避免变质,但中国近年来的冷链系统出现了很多问题,要进一步改善冷链系统则势必增加奶制品的成本。
   “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以及企业改善冷链系统的成本增加,将会导致奶制品价格的上升。”黄炘认为,价格的上涨趋势是显见的,不过随着个人收入的增长,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程度不会太高。
  英敏特就消费者购买奶制品时的考虑因素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四分之一(25%)的消费者认为新鲜度是头号因素;天然成分和知名品牌排在第二和第三位。
  此外,消费者中也出现了愿意购买更昂贵牛奶产品(包括冷制鲜奶和进口牛奶)的倾向。据调查,每月收入在5000-10000元之间的受访者中,约有28%的人喜欢购买价格更高的进口奶制品,收入每月超过10000元的消费者中,这一比例提高到了40%。
  这意味着,在国内奶制品供需缺口较大的情况下,国外企业有了更多的增加在华销量的机会。据了解,进口液态奶的数量在过去4年中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88%,但在国内整个液态奶市场中,也仅占1%的容量。
  未来,通过扩大对低线城市的渗透率,尤其是扩大常温奶(如高温灭菌奶和奶粉)的销售,国外企业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同时,在黄炘看来,类似娃哈哈等国内生产商积极扩大国际合作、开拓海外高品质奶源的供应,也是国内乳企可借鉴的范例。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04/24 21:26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