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手工艺品沦为大路货
日期:2013-11-29 16:03  点击:26

“政府对于传统手工艺品的产业引导政策值得重新考量,民族手工艺品的过度产业化、商业化带来了整个手工艺产品质量的下降,商业逻辑下的手工艺品越来越像旅游商品中的‘大路货’。”

近日在贵阳举行的“寨生再生”贵州多元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与消费时代研讨会上,不少从事民族手工艺品生产销售、艺术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忧心忡忡地说。

“现代的民族手工艺者正在异化为现代工艺生产线上的流水工人,村寨成为手工艺品生产链条上的代工基地。”贵州财经大学副教授张辉说,手工艺人沦为手工匠人,甚至是手工工人的趋势越来越让人担忧。

贵州太阳鼓银饰公司董事长刘一意表示,政府出台民间手工技艺帮扶政策时,忽略了它们的民间美术生存环境、文化个性、市场定位和文化产业系统建构等问题,片面追求某个环节,结果只收获了表面的繁荣,与此同时,从业者以“短、平、快”的方式仓促进入旅游商品市场,被快速模仿并陷入“同质化、低价位、恶性竞争”的市场陷阱之中,无论经营者还是生产者,都无法获取“民族手工文化附加值”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手工艺产品有自己的生产规律,政府想把手工艺品作为村民发家致富的手段本无可厚非,但是,企业+农户+市场的运作方式,只是带来了大众性手工艺商品市场的繁荣,真正有民族文化传承意义的手工艺术品越来越少。”贵州祥纹银饰公司董事长胡丽亚说,市场倾向哪种手工艺商品,企业就让手工艺者生产哪种产品,手工艺者排斥在设计、创意的流程之外。

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段丽娜说,民族文化和经济活动的结合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这种结合一开始就是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的,文化的传扬不可避免地带有脱离本民族生活实际的功利主义色彩。

作为苗族银饰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之一的杨光宾,也担心传统手工艺消失的危险,“现在他们搞批量生产,快得很哦,一个银片,他一个小时就可以搞很多,我要搞十多天,手工的虽然供不应求,但是人家要批量了你就拿不到货,所以现在的生产性保护,就是要保护手工才行,机子生产,特色就丢失了。”杨光宾说。

在贵州设计师周子鸿看来,手工艺产品的市场需要分层,手工艺品不能纯粹流于肤浅的旅游商品,也要成为收藏家们手中的艺术珍品,“设计师+民族民间工艺大师”是保护和发展民族手工艺品的一条可行之路。

贵州省社科院研究员索晓霞认为,在保护和传承民族手工艺方面,中国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做法。20世纪80年代,在工业化的冲击下,法国的手工艺也遭受了严重的发展危机,但是通过成立手工艺培训班,鼓励手工艺师傅与艺术家、建筑家一起合作,共同开发一些市场欢迎的产品;同时,对具有文化传承意义的手工艺品生产企业命名并给予免税政策,国家或地方政府建立公共性的手工艺创新基地,设立集研究、推广、传播、协调于一体的国家手工艺研究院……这些措施已让法国的手工艺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04/16 20:38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