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后现代金融生态思辨
日期:2014-01-01 09:05  点击:52
  最近金融各领域改革明显提速,IPO新政,上海自贸区试点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以银行间市场同业存单为主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在推进。与过往不同,目前金融改革是在金融脱媒的倒逼下推进的,尤其是数字等互联网技术,既加速金融脱媒过程,又使银行与非银、金融与非金融企业的边界愈发模糊,并趋向糅合,深度改造或冲击着现有金融运营业态。

目前金融脱媒现象大致有三个主要触发因素:一是利率管制等金融压抑政策触发居民被动风险偏好上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高风险偏好而追求财产的保值增值;一是数字等互联网技术等的介入,并利用其信息搜寻配比优势,开始冲击金融机构的中介通道资源,为金融脱媒提供低门槛、低成本的平台;另外就是人口老龄化真实储蓄率下降,储蓄愈发稀缺,推高市场真实利率。这三大因素在目前时点交汇,使金融脱媒对金融机构的冲击带有切肤之痛。
 
  数字技术等是否会让银行变成恐龙?未必!一则技术进步等产生创造性破坏效应,但从来就不会出现生物学意义上的断点均衡;一则没有金融业在数字技术冲击下对其运营业态的敏感适应性的改造,互联网公司等很难脱离现有金融体系另起炉灶把传统金融埋葬。
 
  数字技术等深度介入金融体系,最突出变化大致有三点:一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再是单一依赖信用中介生存的行业,而是集信用中介、信息中介与资本中介于一体的混合体,即金融机构的真正核心业务会突出,就是在信息不完备下尽可能降低信息搜寻成本,并为信息进行信用赋值。当然,不同的金融机构在市场愈发自由化的竞争中会出现错位的差异化竞合格局。
 
  二是数字技术等彻底打破金融分业的可信边界,使未来金融机构变成一个个具有特色竞争业务的综合金融服务集成商,而其核心信用中介业务,也是信息中介和资本中介业务,直接与间接融资的分类将不再科学。
 
  三是互联网等数字技术极大地改变现有金融机构的内部生态流程,如投融资双方信息的数字化,极大降低信息搜寻配比成本和交易成本,营业网点等的多寡已不是主要竞争优势;同时,后台等非关键金融服务维护环节也可能出现分工社会化和专业化,甚至中台的产品设计和风控等也将会愈发分工社会化,使未来金融生态更加市场化,且众包、众筹等市场生态重塑,替代金融机构基于内部资源的分工合作。
 
  深入来讲,未来活期存款将逐渐变身为一种收费账户管理模式,银行将不完全倚重被动式存款,而愈发转变成以主动负债为主的融资模式,即银行根据客户定制化的金融服务诉求,向金融市场发行与资产期限相匹配的金融债,以满足融资客户需求,有效缓解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风险,并将配生出投行业务板块、承销业务板块等。此外,未来银行信贷等,将不再主要满足于固定资产投资,而是为直接融资和主动负债业务配置流动性短期贷款服务,以全程护航久期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降低不良化概率。显然,这将意味着一个个侧重点不同的综合金融服务机构,承担了交易所的部分功能,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和标准化的品种。
 
  总之,当前金融脱媒既预示现行金融压抑政策已不合时宜,又倒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快金融服务流程和服务生态的重塑;同时,互联网等数字技术,今后将广泛在金融机构使用,推动整个金融生态体系变革,让银行等金融机构逐渐适应后现代的金融市场诉求。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03/29 17:37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