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多措并举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日期:2014-01-01 09:13  点击:79
   审计署针对我国从中央到乡镇5级政府的政府性债务摸底终于有了结果。
  全国各级政府逾20万亿元的债务究竟是多大规模,政府偿还能力又到底如何?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吕风勇认为,只去关注数字远远不够,还要看这20多万亿元的债务结构是怎样的,“在已有的债务中,如果是投入在类似公益性质没有收益的项目上,就会导致未来政府的还债压力很大;但如果有高速公路这种可以通过收费来进行一定补偿的债务,必然会有效降低债务风险。”
  针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为105.66%这个数字,分析认为,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政府性债务的比例,还有国际风险控制指标来看,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不过,吕风勇认为,目前强调的“风险可控”是一种静态意义上的概念,也就是根据当下债务规模、GDP总量及增速来衡量。“这是在财政收入不出现大的缩减情况下来讨论的,但如果未来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加之土地财政很有可能会被严格控制,负债率的发展就很难估计了。”
  此次摸底的地方债务不仅包含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还包含负有担保责任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体现了全口径管理思维,从而对地方债务的总体规模和风险有了全面的评估和掌握。从未来偿债年度看,2013年7月至12月、2014年到期需偿还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分别占22.92%和21.89%,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到期需偿还的分别占17.06%、11.58%和7.79%。有专家分析,政府偿债高峰似乎已过,而将来几年还款的时间分布相对均衡,缓释了集中到期的风险,发生违约的风险逐步降低。而且,今年许多城市的土地成交额又大幅增长,为近两年内归还地方债务提供了保障。如果明、后年土地和房地产市场不出现大幅降温,那么因地方债务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不大,反倒提供了消化存量债务的良机。“只要保证未来能控制地方债总规模,就能保证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吕风勇表示,“各级政府应该提高警惕,而且中央已经思路很明确,要把债务规模纳入干部考核中”。
  可以预见,相关部门将会从不同的维度上保证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总体可控,在完善财税体制、细化责任、减少盲目投资等方面进一步改革。这些虽然对地方政府的投资有一定的约束作用,短期内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不过长期来看,显然可以有效抑制地方债务风险以及金融风险,对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有专家认为,我国地方债务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缓释,源于集中财力应对还款高峰,而且不少银行机构按照严控总量、优化结构的原则,对许多打包贷款的债务进行了分拆,落实土地抵押,从而形成了大量有着稳定还款来源的优质资产,但在风险防控上仍不能掉以轻心。这是因为,首先地方债务规模已经超过了中央政府性债务,而且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增长较快,在我国地方财权和事权仍不对等的背景下,要警惕个别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高负债问题。贫困和后进地区的地方财力较弱,但同时又需要大量资金来夯实基础设施,应当提高转移支付的效率。
  其次还应当警惕部分地方债务的隐蔽化。在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中,有着体量较大的影子银行,而地方融资平台正是其资金的主要流向之一。以往地方通过信托、融资租赁等“曲线”融资的现象屡见不鲜,要防止平台出现违规变相融资的倾向,还应当建立更加市朝、信息透明的地方投融资体制,对地方财政预算形成硬约束。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我国正在推动的改革,是一项全面的系统性的改革,而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是发挥市场作用的重要体现,其影响将会在地方投融资行为中有所体现。过去,土地财政支撑了地方债务的还本付息,长远来看这一模式不可持续,事权调整和财力的重新配置,将是缓释地方债务风险的重要前提,相应地对融资平台的管理也必然趋于严格。“融资平台的资金应该要求定向投资,但过去普遍是一揽子式的做法,比较混乱,不仅对规模和用途没有严格的控制,而且对以后的统计细化也存在着一定制约。”吕风勇建议,将来融资平台的行为应当公开透明,另外在地方投资中要充分引入民间资本。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04/20 03:11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