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四大改革释放创新发展红利
日期:2014-01-06 09:02  点击:53
  “刚到三水时,(感觉)既不像城市,也不像农村,倒有点像老家的城镇,但这边的经济规模跟我老家的市都差不多。”日前,三水一所学校校长向笔者笑言几年前从湖南初到三水时的纠结感受。如今的他,则已在三水城区置业安家,并计划再购置一套房产作为投资。
  一个“新三水人”的感慨,却能引出此前三水的诸多深层次问题:经济量大层次不高、城市体大品质偏低、政府开放但效率又不够高,以致于出现“城不城、村不村”的尴尬。对于这种状态,有网友调侃是“半生不熟”的“夹生饭”。
  事实上,三水并未回避这种“夹生”尴尬,而是一直致力于打破这一怪圈。
  “水有源,病有根,从根源性的体制机制着手进行革新,才能破解长期以来的症结。”三水区相关负责人向笔者介绍,三水近年来启动推开了四大改革,涉及园区体制、行政体制、规划体制以及农村综合体制四大领域,从产业、城市、行政和城乡格局等方面,为三水新一轮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这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导向一致,三水的四大改革作为一种基层实践,改革创新的红利最终都指向惠及民生。三水区委书记苏伟波就表示,三水在今后的工作中,尤其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事业和农村发展等方面,会特别突出改革与创新。
  再造园镇关系 向“第四代园区”转型
  2011年底,《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改革发展方案》出炉,三水工业园区被纳入佛山高新区核心园区;几个月后,一场园区改革发展动员大会,又将三水工业园区体制改革拉进了社会的视野。
  “帽子变高了,衣服加大了,体格也得抓住机遇同步升级。”三水工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虽然当时三水工业园的经济总量在三水名列前茅,但与周边的南海狮山工业园等相比较,在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如何抓住佛山国家高新区改革的机遇实现自身蜕变?三水工业园首先瞄准了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改革设计,三水工业园开始享有区一级行政审批权和独立财权,在改革启动后三年内,园区所在乐平镇内产生的财税收入的地方留成部分,除上交佛山的10%外,将全额划拨至园区管委会。此外,乐平范围内土地出让收入的地方留成部分,也将100%返还园区。
  这意味着,三水工业园自2003年成立以来,在历经镇管、区管再到区级收缩干预等阶段后,终于迎来了新的管理体制,尤其是独立财权与区一级行政审批权,更让三水工业园底气大增。
  “以前儿子要养老爸,现在老爸不用儿子养了,还要反过来支持儿子成家立业。”三水区委书记苏伟波当时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说,除了财税和土地出让收入的划拨和返还,园区的部分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还将纳入三水区市政建设范围,园区和乐平镇也将明确职责分工。其中,园区主要负责经济建设,乐平镇则主要负责社会事务、农村工作和综治维稳。
  这种管理体制上的变革,也让周边一些园区羡慕不已。周边一镇级工业园的相关负责人就直言,“清晰的园镇关系、独立财权以及区级审批权非常关键,可以让园区专心发展经济,提升园区的发展效率。”
  实际上,体制改革后,三水工业园发展也确实进入了“快车道”。统计显示,仅今年1―7月,园镇就实现工业总产值435.28亿元,同比增长36.77%;地区生产总值和税收入库,也同比增长超过27%。
  三水区副区长、三水工业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乐绍才表示,包括海尔、福田等大项目纷纷进驻,园区目前打下的制造业底子已日渐扎实,下一步将往“第四代园区”迈进。
  城市格局拉开 镇街转向“片对片”发展
  如果说园区体制改革深度激活产业发展动力,那么,规划体制改革则是打破城市发展桎梏,开始全面拉开三水城市格局。
   “产业和城市是相辅相成的,三水近年来也一直在践行产城互动发展理念。”三水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与周边一些发达地区相比,三水此前的产业和城市“两条腿”中,城市“短腿”较为明显。
  三水区一位新任决咨委委员直言,“三水的城市短板表面看是城市面貌不够新,实质上是城市格局受到了限制。”
  这种受到限制的城市格局,在以镇域经济起家的珠三角地区较为普遍,“规模小、品质不高”、“镇域割裂”、“千篇一律”等现象,也屡见不鲜。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三水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述局面的出现,与规划体系息息相关,“原来统筹不明显,各个镇都有自己的规划,同时因为财力有限等因素,使得格局小,层次也上不去。”
  这与此前镇街招商引资的情形颇有些相似。一位在镇街负责招商工作的干部就告诉笔者,“(原来)都考虑自己镇的需要,有好的项目都想要,互相争,甚至彼此拆台,缺少统筹考虑。”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三水于2012年底启动了规划体制改革,将全区划分为南、北、中三大片区,并挂牌成立了三大片区规划直属局,实行片区规划统筹机制。
  按照改革要求,原先七个镇街的规划人员,按照所属片区归入相应的规划直属局,同时直属局享有区级规划审批权,负责三大片区的规划审批和实施管理。
  这种新模式下,原先“镇街―区”两级规划审批格局,被规划直属局一级审批所替代,审批效率提高一倍,也更为专业;同时,规划从区的层面统筹考虑片区的发展需要,让原先镇街“背对背”的规划发展也转向“片对片”发展格局。三水城市格局拉开,则由此发轫。
  经过一年的实践,这种规划体制的变革,也正在为三水的城市格局带来新风。今年以来,包括优质学校、医院等资源布局,在各片区之间更趋于合理,在一些重点项目的招商和落户方面,镇街之间也逐渐形成优化配置的共识与合力。
  “订单式”放权 动态化管理
  产业和城市方面注入新的发展动力,还离不开行政效率的提升。事实上,包括三水在内的珠三角地区,长期以来也在行政效率方面口碑颇佳。
  然而,随着广东关于“粤东西北地区加快发展、珠三角地区优化发展”战略的铺开,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深入,地方的行政体制改革已不能局限于“规定动作”和“亦步亦趋”,更要求切实有效的“自选动作”、闯出名堂。
  三水对此感触颇深,打破行政效率藩篱,再造服务流程,便成为三水深化改革创新的重要一环。
  2012年下半年开始,三水以完善事权下放为切入口,推动行政审批改革走向深化。
  据悉,三水坚持“能放必放、一放到底”的原则,将选择权交给镇街,由镇街“按需下单”,区级部门按单放权。“相当于区里为我们镇街"量身定做"放权事项,避免了以前"一刀切"式放权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一位镇街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点菜”式放权尝试,颇受镇街欢迎。
  这意味着,自2011年启动“简政强镇”改革,参照全市标准无差别向镇街下放审批和管理事项后,三水行政审批改革步入“自主创新”时期。这种镇街“点菜”放权,也一度为外界所高度关注。
  然而,三水并不局限于此。经过一段时间探索,三水又对事权下放改革进行了“回头看”,对镇街部分“接不稳、接不好”的事权进行回收重整。
   “改革需要双向反馈、综合考量,确保镇街接得住、接得好、效率高。”三水区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6月,区行政服务中心对需要回收和新放权的事项进行了收集与分析,将镇街当时条件明显无力承接好或与新机制有出入的事权回收,比如片区规划直属局成立后,原本下放给各镇街的24项审批事项就进行了回收。
  除此之外,三水还积极打通行政体制中的层级障碍,打造区镇网上办事平台。据介绍,2013年10月起,三水28个部门的1081项审批事项进入网上办事大厅,网上可申报事项已达100%,网上办理率达76.58%,且全部事项实现了“办事指南统一查询,表格统一下载,事项统一申办、受理、回执,进度统一查询,结果统一反馈”。
  改革者说
  三水今后工作会特别突出改革与创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亮点很多,推出的新举措对基层的发展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三水会按全会的要求,做全面的思考,系统的安排,今后的工作会特别突出改革与创新,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还有社会管理、民生事业这一方面进行创新。我们也有信心,三水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三水区区委书记 苏伟波
  规划统筹协调形成地区发展合力
  规划的质量决定地方发展水平和发展后劲,目前镇街单兵作战已不再适应现今形势,地区发展必须依靠整体协调发展,形成合力。在这一时期,规划体制改革尤为重要。―三水区区长 陈英文
  聚焦
  重构基层管理机制,完善农业增值体系,探索集体资产跨自然村整合流转
  新一轮农改激活农村“破茧重生”
  今年9月,三水新一轮农村综合改革大幕拉开,出台的“1+8”系列改革文件,从重构基层管理机制、完善农业增值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多个维度,增强城乡发展活力。
  对于农业人口高达23.7万的三水而言,这将是一次“破茧重生”的关键机遇。同时,农村综合改革与园区体制改革、规划体制改革和行政审批改革等一道,有望形成三水发展的改革创新合力。
  重塑基层治理夯实执政之基
  调研显示,三水长期以来存在“三位一体”、“强组弱村”现象,导致基层农村积累了党组织领导核心削弱、村委会资产空壳、自治职能弱化、农村矛盾滋生等沉疴杂症。
  上述局面的长期存在,还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党的执政之基。因此,理顺基层机制、强化基层党建成为三水新一轮农改的重要内容。
  为此,三水在稍早前的村级党组织换届中,创新采用了“两票制”选举,即通过群众荐选候选人和党员票选来形成党组织班子,同时根据党员人数在村(社区)设立党总支部或党委,村民小组设立党支部,为党组织这个农村“领头雁”强化群众基础。
  同时,为强化对农村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三水农改还提出,要逐步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制度,建立三权分设、权责明确的社会治理组织机制。即在村民会议(村民小组会议)授权之下,设立村民议事会(村民小组议事会)进行日常议事决策。决策确定后,由村委会(村小组)负责执行,执行情况则由村务监督委员会进行监督,执行不当则交由村民议事会责令整改。
  加上村(社区)公共服务站承接起村(居)委会的行政服务功能,三水将逐渐呈现出“政社归位、协同共治、规范管理、服务下移”的全新村(社区)管理体制,实现政府治理和基层自治的各司其职、良性互动。
  打造现代农业优化城乡格局
  重塑基层治理机制的同时,三水还注重农村经济,为农村稳定发展注入动力。据悉,目前三水围绕现代农业(家庭农场)、村改居、股权固化、宅基地改革、土地集约流转5个方面,选取部分村作为试点以点带面推进改革。
  数据也显示,三水农业人口高达23.7万,占用35.1万亩农用地,但2012年全区农业增加值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6%。
  正如三水区委书记苏伟波在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上所言,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是此轮改革的重中之重,三水农改的首项主要任务即是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明确提出将促进农产品(000061)加工流通和农业观光旅游业并行发展,以加快完善农业增值体系,并将以大塘农业园区为基础,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
  在农村集体资产发展方面,三水也将探索整合、产权转移、资产量化等方式,逐步理顺股权关系,并结合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激励政策,破解村委会“资产空壳”、土地低效利用的困境。同时,改革提出的“一卡通”循环贷款、“e菜超市”经营模式、集体资产资本化等创新举措,也有望在金融、流通、运营等方面形成有效配套。
  此外,三水还将目光瞄向了优化城乡格局。按照规划,三水将以“布局集约、职能明确、质量优良、城乡一体”为原则,规划“中心城区―副中心―城镇―集镇―中心村”五级聚落体系。
  数说
  园区体制改革
  重塑园镇关系,主要负责经济建设,乐平镇则主要负责社会事务、农村工作和综治维稳;同时,园区享区一级行政审批权和独立财权,在改革启动后三年内,园区所在乐平镇内产生的财税收入的地方留成部分,除上交佛山的10%外,将全额划拨至园区管委会;此外,乐平范围内土地出让收入的地方留成部分,也将100%返还园区。
  规划体制改革
  规划编制权上收,规划审批权下移。三大规划直属局成立后,享有区级审批权,内设综合科、用地规划科和工程规划科3个科室,原各镇街规划人员并入规划直属局,并从区局抽调人员加入,与区局形成“1+3”的规划管理模式。这让原先“镇街―区”两级规划审批格局,被规划直属局一级审批所替代,审批效率也提高一倍。
  行政审批改革
  截至2013年9月,三水工商登记综合窗口接收群众和企业咨询6061人次,工商窗口受理44551件,办结42062件。平均办件时间3天,比改革前缩短了2天;2013年10月起,三水28个部门的1081项审批事项进入网上办事大厅,网上可申报事项已达100%,网上办理率达76.58%。
  农村综合改革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力争201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1亿元,年均递增5%;力争2016年全区农村人均纯收入达1.93万元,年均递增9.8%,2020年比2011年翻一番。目前,已围绕现代农业(家庭农场)、村改居、股权固化、宅基地、土地集约流转5个方面,选取部分村作为试点以点带面推进改革。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04/19 19:26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