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打车应用激战背后:两大巨头的角力
日期:2014-01-12 09:52  点击:39
   “在北京打车还能赚钱”这不是玩笑,这就是近期快的打车针对北京用户的活动,只要用户首次使用快的打车在北京打车即可获得30元奖励。嘀嘀打车也毫不示弱,用户使用嘀嘀打车进行打车可以抽免单机会,司机连续登录6个小时并接一单就可以获得5元奖励。
  快的打车与嘀嘀打车如今的激战,就像是当年团购大战,想要突围就看谁的钱多,谁的声音大一些,谁的营销做的好点。
  至于产品、用户体验等暂时还不是双方较量的重点,现在的重点是在圈司机和用户、培育用户使用习惯。因为产品和用户体验可以慢慢改进,实在不行就抄。但是“用户“一旦用惯了某款软件,想要去替换用户的使用习惯成本就高了。
  打车应用混战,剩者为王
  2013年初,打车应用市场全面进入了混战时代,参与混战的企业更是数以百计。当时好像随便拿套打车应用的源码,做个APP就能拿到融资,就能去撬动线下打车市场3000亿的蛋糕。
  他们的商业逻辑更是疯狂,就是烧钱抢用户、做数据,拿着数据报表再去融资,接着继续烧钱抢用户,直至对手资金链断裂自动放弃这场战争。
  于是乎,你看到各种针对司机的补贴,甚至你可能认为这是政府在补贴司机。以北京为例,以前司机每月实际收入仅3、4000元,现在加上打车应用公司的补贴后,司机收入能翻一倍,多的更是能达到万元。
  但是这样百家争鸣的好景并不长,到2013年中旬,这些打车应用就已经倒闭了一大半了,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资本回归理性和打车应用本身产品同质化的问题,打车应用企业没了资本的钱去烧,就意味着丧失了市场主动权,任人宰割。
  即使有钱继续烧下去的那几家之间的较量也变了,变成了这些企业背后资本间的较量。就像是梭哈,在双方牌面差不多的时候,谁的本钱多就可以一直撑下去,撑到对手主动摊牌或放弃。
  到了2013年底,打车应用市场已经从混战变成了寡头时代了,业内更有“南快的、北嘀嘀”之说。但是仔细研究这两家,你会发现,他们只是巨头的影子而已。
  影子的背后,腾讯与阿里
  近日,嘀嘀打车高调宣布其已经完成了C轮融资,其获得了腾讯、中信产业等机构一亿美元的投资。
  其实更早之前,腾讯就参与了嘀嘀打车的B轮融资,据称腾讯独家完成了嘀嘀打车B轮1500万美金的投资。
  当然了腾讯与嘀嘀也不仅仅是资本合作那么简单,现在更将嘀嘀打车融入了其微信产品中,据嘀嘀打车CEO程维称“在2月10日前嘀嘀打车将为每一笔微信打车的订单给司机补贴10元”。
  由此可见腾讯希望通过其推广微信支付,以弱化实物钱包的概念。
  而嘀嘀的对手快的打车,也获得了阿里的青睐。
  在阿里的支持下,快的打车完成了对大黄蜂的收购。收购后,快的打车的市场份额一跃成为了第一,但是从第三方统计机构的数据来看,这两者的差距还不是很大,随时都会变天。
  另外,2013年底支付宝宣布将针对北京地区5000辆快的打车司机、用户进行补贴,使用快的打车并使用支付宝付款可以获得5元现金奖励。其这么做的目的也是为了争夺“钱包”的概念。
  不仅如此,支付宝对外产品宣传上也在侧重“钱包”概念的宣传,旨在给用户一个认知“有了支付宝,不需要带钱包了”。
  当然了,钱包概念争夺并不是从打车应用开始的。
  早在从去年下半年,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在与线下商家的合作就已经开始了争夺战,微信支付先后与上品折扣、新世界百货、天虹百货等达成了合作,支付宝则与银泰、7-11连锁超市、万达影城等展开了合作。
  这两家一方面在争夺线下支付的人口红利,另一方面又在争夺移动互联网的大用户群,至于未来鹿死谁手还不好说,但是有一点,峰哥可以确定就是2014年这样的竞争会越发激烈。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04/26 01:04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