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央行前瞻马年货币政策 流动性微调季来了
日期:2014-02-11 09:45  点击:32
  日前,央行发布《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该报告被业界视为给马年货币政策走向定下的总基调。报告指出,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而在金融创新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流动性闸门的调控和引导作用更加重要,要合理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等多种工具组合,管理和调节好银行体系流动性,稳定预期,促进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针对《报告》,有专家称“保持适度流动性”作为货币政策调控思路出现属于新提法,其中有“货币政策放松的意味”。野村证券则更是大胆预测,中国二季度放松货币政策,可能降存准率。
  将保持适度流动性
  对于马年的经济走势,央行认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仍有望保持平稳向好、稳中有进的态势,但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全球经济仍有不确定因素,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尚待增强,对投资和债务的依赖还在上升,经济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值得关注,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艰巨。
  在此背景下,央行在报告中指出,下一步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继续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央行对下一步货币政策走向的描述中不乏亮点。央行强调,要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同时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保持适度流动性’作为货币政策调控思路出现属于新提法,这其中隐含着货币政策放松的意味。”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徐高如是说。
  货币政策或转为“中性”
  “央行货币政策报告强调‘前瞻性’,并强调SLF、再贷款等流动性管理工具的常规化,或表明在经济存在下行风险以及通胀可控的背景下,货币政策由偏紧转向中性成为大概率事件。”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表示,“前瞻性”作为最近一两年来重新启用的字眼在此次《报告》中再度被提及。考虑到目前通胀风险基本可控,央行的货币政策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即通过强调“前瞻性”,以及再贷款、SLF等流动性管理工具的常规化,来稳定市场预期。
  野村证券经济学家张智威预计,中国央行报告提到市场利率上涨是金融开放产生的自然结果,并且有助于资源有效配置。这暗示央行将容忍当前的高利率,考虑到今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率将放缓至7.5%,第二季度预计增长7.1%。如果要达到全年7.5%的增长目标,今年第二季度政府将不得不放松货币政策,预计第二和第三季度央行将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
  各/方/分/析
  中信证券:中性货币政策短期不会转向
  2014年继续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期货币政策仍将保持中性,短期虽然经济有所回落,而通胀水平不高,但是货币政策不会明显转向,出现大幅度放松。当前M2增速已经符合经济增长所需,未来政策将保持M2增长13.5%左右的水平,而存款基准利率将保持稳定。未来的政策操作主要采用公开市场操作,以此来平滑流动性的短期波动。
  随着经济减速和通胀回落,由此带来企业盈利压力显现,政策进一步收紧的可能性不大,而随着对地方政府考核制度的完善和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监管的加强,资金需求也有所减弱,2014年流动性将由收紧状态转向均衡状态。
  2013年出现的几次钱荒,既有各种基本的经济因素,也有预期的因素。从事后来看,央行和市场之间由于缺乏有效沟通,从而出现了市场恐慌和利率的大幅度波动。报告指出“加强与市惩公众沟通,稳定预期,促进市场利率平稳运行”,这意味着央行将稳定预期,从而避免出现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
  中信建投:二季度货币政策可能微调
  增长下行触及底线、风险暴露超出可控范围、外部冲击发生,是政策调整的动因。二季度末,是政策微调的可能时点。货币政策中期的中性偏紧将转向阶段性的中性偏松,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释放流动性,降准作为备选以对冲外汇占款不足和可能的外部冲击,通过流动性管理引导资金价格平稳有降;通过干预汇市防范资金大规模进出的风险,减少资金套利和热钱冲击,引导和稳定人民币汇率。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03/29 22:02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