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农民工就业呈现不同价值观
日期:2014-02-21 08:51  点击:37
   “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现象由来已久,近年来有愈演愈烈之势。记者近日采访了三位出生于不同年代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农民工就业观念的变化。
  “70后”:有活干、多赚钱
  42岁的安国明是湖北孝感人,从荆楚之地来到沈阳也有六七年光景了。他从最底层的抹灰工干起,如今已经成为带着10多个弟兄干活的小包工头。
  “招工难对我们来说是好事,年年能多挣钱。”安国明说,比起前些年工资确实涨了不少。现在建筑工地技术工种每天能拿到300多元,而4年前只有100多元。
  “工资虽然涨了,但啥不涨啊?”安国明说,他一年虽然能赚几万元,但大部分都汇给了老家。
  “媳妇照顾家、儿子要结婚,都需要钱。”他说,今年春节前3天,才从大包工头那里要到了最后一笔工钱。由于没有买到火车票,他只能坐10多个小时的长途大巴回家。
  虽然元宵节都过完了,但东北仍然寒气逼人,建筑工地还没有复工。
  记者问:“还来沈阳干活吗?”
  安国明说:“到了三月份就来,那时候招工的就多了。”
  记者问:“有没有打算在沈阳安家?”
  安国明摇摇头说:“沈阳房子贵,而且老婆儿子都在老家。能带着老乡们找上活儿干就行了。”
  并不想在大城市里落脚的安国明有个愿望,工资再涨一点,能像上班的城里人那样,按月开工资,不发愁年底拿不到钱。在他心中,能找到活儿、多赚钱、赚安稳钱,就是自己最大的愿望。
  “80后”:职业发展更重要
  胡铭慧1984年出生在江西赣州的一个农村。2006年进入浙江省温州市一家大型民营服装企业工作,从技术员干起,现在已经成为企业加盟中心总经理助理,目前税后年收入有30万元左右。
  “现在有能力为父母分忧了,每个月都会给夫妻双方的父母寄钱。如果有好的机会也不排除回老家发展。”胡铭慧告诉记者,他已经花了40多万元在老家买了房子,在温州也有了自己的车子,将来回老家或者留下来都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矗
  谈及当时为什么选择这家公司,胡铭慧说,公司会花将近一年的时间培养新人,包括新员工的职业规划、职业技能、职业规范、职业心态等。此外,公司还有自己的大学堂、内部培训等平台,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
  “其实刚进来的时候收入真不高,看中的就是职业发展空间,这比加薪更重要。”胡铭慧说,从一无所有到上市公司的“小头目”,除了自己拼搏努力外,正确的就业观也很重要。
  “90后”:想留在大城市,多开开眼界
  头发染黄烫卷、穿着紧身棉衣的王雷1992年出生在河南省息县张陶乡,小学毕业后跟着开饭店的父母到了杭州,在当地一家职业中学学做厨师,毕业后帮着父母干了一段时间。3年前父母返乡创业,王雷一个人留了下来。
  别看王雷年纪小,去过的地方、干过的工作可不少。他说,北京、上海、云南、新疆都去过。有时候是去打工,有时候就是去玩。除了在饭店,他还尝试过在网吧、汽车修理店工作,但时间都不长。
  “有时候是不想加夜班,有时候是跟老板顶了嘴,还有就是朋友喊我一块去旅游,就不干了。”他说。
  问及为什么不跟着父母一起回去,他说故乡的记忆已经十分模糊,也没有什么朋友,反而是生活了多年的杭州更像是他的故乡。
  “觉得杭州挺好的,没感觉自己是外乡人。虽说老家生活成本低,可毕竟是个小地方。还是想留在大城市,多开开眼界。”王雷坦言。
  在王雷看来,父母多年经营饭店实在是太辛苦,自己虽然学的是厨师,可将来并不想往这个方向发展。他想趁着自己年轻,多学点技术,将来开个花店或者奶茶店,做个小老板。
  “那样赚钱肯定比打工多,也有足够的自由。将来的事情也没有考虑太多,反正我还年轻,就走一步算一步吧。”王雷甩了甩落在脑门前的头发,轻松地说。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04/20 05:37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