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国资改革将动高校“奶酪”
日期:2014-03-04 08:53  点击:32
  服务于国家“产学研”战略的高校企业属于特殊性质的国有资产,在本轮国资改革大幕拉开之际,“高校大学上市公司”背景的国资或也将迎来改革风潮。
  据知情人士透露,高校国资中部分领域有向民资等开放,发展混合所有、高校回归出资人角色等预期,经营性国资与行政化高校将会有剥离动作。本轮国资改革或将动高校“奶酪”,相关高校上市公司经营有望更加活跃。
  “高、大、上”国资现状
  所谓背靠高校的上市公司,是指具有高校背景的企业或高校所属企业集团控股或参股的上市公司,多以服务于国家“产学研”相结合战略的高科技企业为主。高校背景上市公司吻合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等大趋势,不缺少来自政策方面的支持,颇受市场青睐,如近期东软集团、浙大网新、复旦复华股价涨幅均相当可观。
  事实上,高校国资中的上市公司只是“冰山一角”。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等部门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高等学校校办产业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末,全国489所高校有校办企业3478个,其中上市公司有30家;资产总额为3190.26亿元,仅北大和清华的校企资产就分别高达969.4亿元和705.74亿元。另外,全国高校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有222家,基本都是由高校一家出资成立,并代表学校对投资企业行使出资人权利。
  资料显示,国内高校资产管理公司旗下企业多以信息、制药、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为主,但其中也有房地产开发、对外贸易、物业管理等相对传统的业务。以中国高科为例,在经过多元化发展后,公司业务已经涵盖商品房销售、运输仓储、生物制药等业务。公司今年1月29日发布的2013年业绩预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部分房地产项目的良好表现推高了公司利润。北大校企方正集团也曾公开表示逐渐演化成一个控股平台,旗下产业横跨IT、地产、医疗、金融和大宗商品。
  有分析人士指出,高校系统国资在经历二三十年的发展之后,除了教学科研等部分的资产未发生较大变化之外,其余经营性资产事实上已经发生了变化,已成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目前高校系统国资的基本布局是教学和科研两部分基本仍在高校层面,而与产业结合部分已经成功“外化”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了,并且这部分资产目前已并不局限于为高校的“学研”活动服务。近期市场对高校概念股的看好,除公司具体的资本动作外,也有着对高校国资借本轮国资改革推进部分领域开放、推动经营性高校国资更加市朝等改革的预期。
  或将迎来改革风潮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国资改革的基本方向后,自身功能已趋分化的高校系统国资的改革节点已经出现。高校履行出资人的监管责任,加强对资产经营公司国有资产的管理,发展混合所有等改革措施有落地的预期。
  有分析人士认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等各项改革措施,在高校国资系统的落实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并且也一直在创新实施中。
  上述分析人士指出,高校国资系统目前在功能上相对分化的基本布局,为改革提供了便利。在经历由政府包办教育到教育走向市场再到政府主导教育的合理回归等一系列政策调整后,目前在政策层面,已经基本明确教育、科研向高校方面合理回收,而之前通过“产学研”结合培育的经营部分高校资产则将更多地参与市朝竞争。
  具体而言,高校在近几年组建的各类资产经营公司事实上已经在探索实践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改革措施,高校目前在对市朝部分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上已经向管资本过渡,在部分无关国家科研战略的项目上,高校国资的经营目标已经向实现国资保值、增值转化,且目前的这一趋势将继续得到深化。
  有知情人士透露,高校国资在物业地产、对外贸易等传统行业的部分业务目前已经具备向民营资本等开放的条件。目前高校这部分业务事实上也在不断探索,只是高校国资之前缺乏快速推进这部分改革的必要动力。而这次政府层面对国资国企改革的强调将自上而下推动这一改革进程。与此同时,近期高校系统反腐牵出的高校国资被侵占等情况,也将促使监管部门将经营性国资与行政化的高校做必要的“剥离”。
  服务于国家科技战略等部分的高校国资,则仍将集中发力于科研攻坚、产品创新领域。上述人士预计,这部分的投入仍将主要来自于国家财政拨付使用,同时在改革阶段性落实后,经营部分高校国资也有望为高校科研提供一定支持。
  针对这样的改革预期,一位高校上市公司董秘认为,这将利好于公司更灵活地参与资本市常在他看来,控股公司的高校在很多时候都太“淡泊名利”,以至于在公司的经营上表现得不够活跃。在高校退回恰当的位置,经营性高校国资定位清晰化后,公司将有更多的自由度,也将在资本市场上表现得更为活跃。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04/24 21:59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