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自己是投资者最大的敌人
日期:2014-03-07 08:53  点击:39
  现在提起国内股市主板,投资者大多表示失望和无奈:沪指徘徊在2000点(十多年前就到过这样的水平),平均市盈率在10倍左右,处于历史新低。犹记2007年间,沪指涨势如虹,攀上6000点高位,市盈率超过60倍,那时有人提出股市万点论,招来无数欢呼。但此时,若有人说股市前景光明,则召来骂声一片。
  市场还是那个市场,上市公司还是那些上市公司,为什么投资者的态度天壤之别?很简单,许多投资者在股市上涨时头脑发热,高度乐观,常会高估市场的投资价值,却在股市下跌时焦虑不安,极度悲观,往往与低估值的机遇擦肩而过。
  首先,投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投资者的情绪左右,投资者对投资标的(股票、房产等)价值的看法并非按照科学的估算,而是按照情绪来决定,如投资标的价格一路看涨,认为“很有投资价值”,否则认为“没有投资价值”。但长期而言,最终决定投资标的价格走势的,确是按照科学估算出的价值,而非投资者凭情绪判断出的“价值”。2007年底沪指攀上6000点时,市场人士凭乐观情绪判断A股主板“很有投资价值”,结果A股被超过60倍市盈率的“科学估值”一直牵引着长期下行。
  其次,投资者生怕错过机会的贪婪,决定了顺水推舟的投资狂热,促成金融史上一次又一次事后看来几近荒谬的大泡沫。本世纪伊始,美国纳斯达克指数经过几年持续上涨超过5000点,对应平均市盈率超过70倍,泡沫已显而易见。然而,当时投资者情绪随市况而高涨,每当有回调,很多人高喊“那可是一生只得一回的机会”跑步入市。结果,跑步入市变成“跑步送钱”,纳市一路跌至1000余点。至于比5000点时好得多的买入机会,后来多着呢!
  “忘记过去,放眼未来”的过于乐观态度,往往让投资者一次又一次陷于泡沫中。结果,一次又一次把自己辛勤劳作赚得的收入,通过这种轻率的投资行为送给他人。巴菲特说过很睿智的一句话:“人们最值得吸取的教训就是从来不从过去的失误中吸取教训。”而投资人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次不同!”且看,纳市在本世纪初崩盘的国际经验,加上A股2008年大跌的国内教训,丝毫不能阻挡投资者追捧国内创业板的步伐:创业板前期成功冲过1500点,经过一年多大涨,市盈率达62倍,接近A股历史高点。人们认为,创业板代表中国的未来,没什么好担心的。其实,创业板60多倍市盈率对应的是不足2%的投资报酬率。根据WIND数据,A股去年前三季净利润同比增长14.29%,沪深300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2.33%,均高于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个位数利润增速。截至今年1月23日,在已公布去年度业绩预告的199家创业板公司中,仅有120家公司预增,占比刚刚六成。业绩不佳者占比近四成。一贯被寄予厚望的成长性,其实
  也只是传说。
  尽管创业板估值已达到纳市本世纪初和A股2008年崩盘前的水平,投资者仍因害怕错过投资机会而趋之若鹜。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全抛之脑后。实际上,温故而知新,现在不凑这个热闹,今后以现在的半价购买绝大多数创业板股票的机会多得很。行为金融学告诉我们,投资行为受投资者情绪影响往往会踏入误区。克服人性的弱点,建立理性的投资理念,才是投资成功的关键。就此而言,投资所面对的难以战胜的敌人不是市场,恰恰是投资者自己。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04/16 19:03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