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民营银行逐渐开放 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日期:2014-03-14 09:54  点击:39
  这两天,有关民营银行试点的新闻铺天盖地。新闻的源头是,3月11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称,目前已确定5个民营银行试点方案,并报国务院同意,参与试点的企业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等国内民营资本巨头。消息一出,立即引发舆论热议,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标志着民营银行的春天即将来临。但民营银行真的就前程似锦吗?
 
  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金融“国十条”中就曾明确提出“将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风险自担的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此后,关于民营银行的话题被炒得沸沸扬扬。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共有67家民营银行的名称获预核准。
 
  多年来,民间资本对于民营银行一直在苦苦追逐。当宏观经济形势出现下滑或者民营企业融资趋紧时,这种追逐显得尤为急迫。因为在严格的金融管制下,中国银行业相对集中,资产规模巨大,利润总量丰厚,被民间资本视为“唐僧肉”。
 
  事实上,近几年来,民间资本入股银行业已经非常普遍。以民营经济大省浙江为例,民营资本持股已占到全省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3/4,浙商银行的24家股东中的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包括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在内的40家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更是100%民间资本持股。全国范围内的村镇银行也已超千家,民间资本直接和间接持股高达70%。
 
  但是,这些民间参股的金融机构与真正的民营银行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真正的民营银行应该具有三个特征:从股权结构看,主要股东为民营企业和自然人,由民间资本占控股地位;从资产机构看,主要为民营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从治理结构看,由民营企业发起,按市场机制自主运作。简而言之,就是“三民”:民资、民企、民营。
 
  民营银行要想做到上述“三民”,还需要两项重要政策支持:一是真正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主要是存款利率市场化,这将为民营银行的自主经营奠定重要基础;二是存款保险制度,这将使民营银行获得更多的公众信任,也有利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缺乏这两项政策,民营银行大规模铺开的可能性并不大。
 
  民营银行面临的最大挑战还在于如何应对中国僵化的传统金融体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无论在体制改革,还是金融企业内部结构治理上都取得非常大的成就。但是,由于整个金融体制比如利率管制、金融资本配置管制、金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非市场化选择等原因尚没有完全脱离计划经济的窠臼。造成的直接后果是,金融资本资源配置严重不公、配置效率非常低下,配置风险非常之大。
 
  如果中国传统的金融体制不进行深入彻底的改革,那么对于资金需求方来讲,设立民营银行,充其量只是多了一个融资渠道,民营银行的价值就大打折扣。只有金融体制改革到一定程度,价格信号真正能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才可能出现真正的民营银行。
 
  但另一方面,如果金融体制进行市场化改革,又将使一些中小银行面临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而民间资本持有人对银行的运作可能并不熟悉,在风险把控上更是经验不足。因此,那些实力不足的民营银行将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
 
  从参与首批民营银行试点的企业来看,阿里巴巴、腾讯等本身就早已经涉足到互联网金融的运作中,阿里小贷、支付宝、余额宝、微信支付等已经做得风生水起,让它们积累了不少金融运作经验。如果这些民营银行能够和互联网金融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那么将有助于摆脱现有的金融体制僵化官僚的弊端,甚至会成为金融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为整个中国金融业带来一个明媚的春天。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03/29 23:28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