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互联网是“二向箔”,传统金融应停止抱怨
日期:2014-04-11 13:54  点击:37
  最近在网上有一篇分析中国互联网金融为何火热的文章很有意思,作者思考的是为什么P2P、众筹、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形态都是先在西方开始出现,但是后来规模都没有做大,反而中国互联网金融现在如日中天呢?作者在文章中给出的两个答案:第一个是金融供给不足,第二个是金融管制给互联网金融留下了空间。
  事实上,最近看到不少学者都有这样的看法,比如说清华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在接受央视财经频道专访时就认为,不存在互联网金融,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出现源于传统金融覆盖不完全。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先生在2014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回答记者提问时也认为余额宝的成功是钻了监管政策的空子。
  诸多学界有影响力的人士发出如上论断让人感到非常惊讶,毕竟余额宝从成立到现在也快一周年了,互联网金融作为国内经济和科技领域议题中心时间也不短了,没想到学术界依然对互联网金融有如此大的误解,认为互联网金融是钻监管空子的产物,是投机取巧的产物。
  站在他们的角度,我理解上述观念是如何产生的,但我并不认同这些说法,事实上这些说法的背后表现的是传统金融老贵族对互联网新贵崛起的复杂情绪,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暴发户,认为其崛起是不光彩的监管套利,这套逻辑的最终结论把自己的失利归咎于对方不守规矩。
  天呐,这与“不是国军无能,只是共军太狡猾”的言论何等类似!
  这种言论最可怕的地方在于自我麻醉,在“假如我们也能.....,我们也能成功”的幻想和自我假设中,传统金融将慢慢失去了改革的动力,当沉湎在自怨自艾和自高自大中的时候,传统金融的支持者们忘记了总结自己的失败和对方成功的原因,于是不得不迎来了持续的失败。
  平等的机会与不平等的思维
  如果非要讲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成功缘由,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
  第一个是客观存在的市场机会,如同上述学者们讲的,大众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给互联网金融的崛起留下了空间,但是,我们需要指出的是这个空间对传统互联网金融或者互联网金融来讲,机会都是对等的,没有规定说只有互联网金融才能进入。在平等的条件下,对方比自己先意识到机会,先抓住机会,应该反思的是自己,如果这样也能哭诉不公平才是真的不公平。
  第二个是主观的行动力,市场存在哪里是客观的,但能否发现这个市场,能否成功抓住这个市场却是非常主观的。互联网金融市场一直存在那里,之前传统的金融机构也采取了开设网上银行、开发电子交易系统等等,但本质还是以线下网点为核心网络的那一套做法,思想不够开放,步子不够大,对用用户不够了解,对用户的需求不够敏感。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用自己的做法在金融行业进行尝试,抓住了用户的痛点。
  传统金融与互联网进入在平等的市场机会面前落败,主要原因还是思维的不平等。很多人在解释传统金融机构在互联网进入面前的迟缓时,常常把监管作为借口,其实无论是传统还是互联网领域,金融行业讲风险讲合规都没错,但当僵化到了手段成为了目的的时候,考量必然失衡,用户的需求就会退步为次一位考量要素。这种僵化思维自我设限导致的落后也怪不得别人,需要自我追问自我检讨。
  解析互联网思维背后的全网竞争和以公司为中心
  “用户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是很多传统行业人士对互联网成功的常用解释,但他们对互联网金融思考往往也就此打住,更深层的东西被忽视了:为什么互联网金融能找到用户的需求而自己不能?为什么互联网金融能解决用户的需求而自己不能?为什么同样能解决用户需求互联网金融更受欢迎?
  这些看来难以回答的问题答案有两个,第一个答案是互联网的全网的竞争氛围带来的结果。互联网让所有的竞争者都被放在同一层面,电波每秒30万公里的传播速度,使得用户距全球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距离不会超过一秒,这也意味着用户可以毫不费力的转换服务提供者,所以微小的差距在互联网上会被无数倍放大,结果带来用户人数的巨大差异。全网竞争的状态要求互联网公司在思维方法上讲的是想的更多一点,力求做到极致,因为自己如果不做,马上就有别人来做,失败转瞬即至。
  第二个答案是以公司为中心思维方式带来的结果,“用户要什么就给什么”很多人简单的理解为“以用户为中心”,其实不然,细究互联网金融的成功企业,就会发现其本质是“以公司为中心”。
  为什么要以公司为中心?
  通常来说用户的需求很多而且很模糊,用户不一定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因此往往从用户的角度出来不一定能为创新指出具体方向。互联网公司的跨界之初,不是为了单纯进军一个不熟悉的新领域为用户做慈善,是为了结合自身已有业务,推动用户增长,取得与用户共赢。
  以余额宝出现之前为例,虽然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很低,但全球范围内皆如此,用户似乎已经习以为常,高收益的P2P已经出现然而用户数量也不是很多。在那个时候似乎对用户而言最佳的解决方案是银行提高存款利率,但是这个解决方案是很难直接实现的。
  以公司为中心意味着创新可以以现有业务和产品为支撑点,如果从金融的角度来看余额宝绝对是一个异想天开的大创新,但如果从阿里的角度来看,这个创新其实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大,它的出发点是阿里已经有的支付宝和电商业务,吸引用户沉淀资金,提升支付宝对用户的黏着力,同时促进电商业务。
  用户体验不可逆,学习才是硬道理
  公正的讲陈志武教授们的话其实也有部分道理,长期以来的金融压抑和面向普罗大众的服务缺失确实为互联网金融留下了空间,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上述言论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是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崛起原因表述过于片面,给受众传递了不完整的信息。第二个错误时言论缺少建设性,可以说是纯属消极的抱怨论调,这些言论既贬低了互联网金融取得的成就,打压了互联网从业者的信心,同时也没有为传统金融指出任何方向,提出任何有益的建议。
  互联网和科幻小说《三体》中的“二向箔”武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互联网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们不仅改变本身,而且改变的是所处的环境,使得旧传统产业形态不得不同步改变,否则在改变后的环境里难以生存。金融业和零售业、旅游业、新闻出版业同属于传统经济,这些产业思维和互联网处於不同维度,所以传统金融业没有理由在互联网金融的进攻面前依然保持优势地位。
  抱怨或者告状都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因为用户体验是不可逆的,用户一旦受到了更好的服务,便再难忍受较差的服务。在这个时候传统金融机构们最应该做的是快速学习甚至“模仿”互联网金融的优点,即便不能领先也不至于让自己落后太多。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04/17 07:19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