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理财产品市场整顿应疏堵并举
日期:2013-04-02 22:55  点击:171

    2013年2月5日,上海银监局发布《上海地区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总体稳健》的报告,指出理财产品余额为5760.72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4%。由此可以推算出全国个人理财规模的余额约为4.1万亿元,这与银监会公布的7.1万亿余额之差达3万亿元之多。官方解释是银监会统计数据是全口径的,上海银监局统计数据专指个人理财产品,差别在对公和私人银行产品存量余额的统计。

    为此,笔者从独立第三方客观的角度,利用财富管理研究中心2004年以来的数据积累,基于一定的存量规模估算方法,测算出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存量规模,即截至2012年末,存续银行理财产品共计9953款,余额约为4.8万亿元。2011年和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年末余额分别为3.7万亿元和4.8万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61.63%和32.15%,而银监会给出的相应比值分别为170%和54.68%。鉴于我们的数据主要集中于对个人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2012年增长率之间的较大差距反映出当年对公发行的理财产品数量快速增加。

    第一,银行理财产品月末余额变化与贷存比监管密切相关。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末,存续期内银行理财产品数量基本呈现逐月递增的态势,但理财产品月末余额则在经历了2011年陡峭增长后进入调整阶段,且2011年第四季度至2012年第二季度,理财产品余额在季末出现明显下降,第三季度后产品余额整体呈现窄幅升高趋势。银行理财产品余额的这一变化与银行贷存比考核有很大关系。2010年央行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使得银行体系流动性逐步紧张;在此情况下,央行严格贷存比考核则催生了银行季末大肆揽储的现象,理财产品成为其揽储的重要工具。

    第二,资金池类产品余额居高不下。资金池类产品一直是银行理财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以前,资金池类产品余额在理财产品余额中的占比一路上升,2011年末最高时达到了65.4%,此后该比值虽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高位运行。截至2012年12月末,资金池类理财产品余额达2.3万亿元人民币,约占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存量规模的47%,与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平分秋色。

    从产品设计来看,资金池类产品存在着一些弊端,随着产品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蕴藏的风险不容小觑。从宏观层面上看,隐藏在资金池类产品迅速扩张的表象下,是“存款理财化、贷款证券化”两头在外的业务模式的扩张,这些业务脱离了监管者的监管范围,一则会导致统计数据失真,增加宏观政策的调控难度;二则如果出表的贷款资金投向了房地产等高风险行业,那么给相关理财产品带来的风险将更大,甚至出现表外风险转嫁表内的现象。

    第三,城商行理财产品规模迅速扩张。近两年,城商行在理财业务方面表现尤为抢眼。2011年开始,城商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余额及其在所有理财产品余额中的占比都呈现上升趋势;进入2012年,这种趋势愈加明显。截至2012年末,城商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余额达5033.2亿元,同比增长242.2%,在同期理财产品余额中的占比为10.4%,较2011年同期增加了6.4个百分点。城商行大力发展理财业务:一是为了吸收存款、稳定客户;二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城商行的生存状况前景不明,越来越多的城商行试图通过开展理财业务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综合能力。

    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快速发展,并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均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然而,银行理财产品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也应引起重视:一是理财产品成为银行变相揽储的工具;二是理财产品存在将表内资产表外化、藏匿贷款规模之嫌。

    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对于理财产品市场进行整顿的过程中,应遵从“疏堵并举”的原则。操作上,除了明确法律定位、建立分类监管和分级销售制度、建立二级市场交易制度、完善评级评价和投资者教育等基本建设外,从银行理财产品存量规模统计来看,数据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在于统计监测体系的不完善,所以,笔者从统计监测体系角度提出如下建议:其一,统一分散在人民银行、银监会和银行业协会等的数据监测权利,采取集权管理方式;其二,建立和完善统计监测电子平台,优化报送机制和流程,以期实现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全流程监管;其三,重新界定并优化统计监测分类与具体指标,如是按功能来分还是按风险属性来分,如就产品的收益类型而言,如何进行合理分类;其四,提高统计监测信息的知情权,避免市场的胡乱猜疑,以正视听。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财富管理研究中心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03/29 15:40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