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广西旧州绣球:“文化致富”带动技艺传承
日期:2013-04-17 18:34  点击:175

广西旧州绣球:“文化致富”带动技艺传承

    广西靖西县新靖镇旧州村以盛产绣球著称,手工绣球起源于宋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然而,随着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纯手工制作绣球逐渐减少,古老技艺一度濒临消失。

    继广西“边境文化长廊”、“知识工程”两个工程在全国成功推广后,2007年,广西文化部门推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致富”创新工程。其中,靖西为民族生态文化型“文化致富”模式,即通过生态博物馆推动民俗旅游,把绣球、壮锦发展成旅游产品,通过农民致富来带动绣球技艺的传承,使绣球产业成为乡村发展的新动力(310328,基金吧)。

    如今,旧州绣球产值每年可达到400多万元,极大地带动了绣球村农民致富。在政府主导、民众自觉参与保护传承下,其惠民富民的效应已日益凸显。当地的主要做法有三:

    一是抓传承培训,营造传统技艺发展良好氛围。举办农民刺绣技术培训班、濒危技艺堆绣培训班、少年女童刺绣班等,加强对绣球技艺的普及与传承;开设工艺美术课,通过织绣艺人传授技巧,提高手工艺人的文化素质和工艺水平;在有线电视台开设栏目,对绣球等新研发产品进行展示、传播;举办民间民俗文化大巡游;以绣球为题材的文艺精品壮族末伦《绣球传说》,2011年参加第七届中国曲艺节获最高奖,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

    二是抓政策扶持,打造非遗传承发展好环境。即实施文化旅游联创工程,做好旧州民俗街绣球产业的扶持。靖西县政府将绣球作为主要的旅游产品,将旧州村作为全县重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示范基地来建设,在政策上扶持,在资金上倾斜。几年来,通过国家旅游发展资金补助、地方财政投入和群众自筹等渠道共筹集3000多万元投入项目扶持和生态环境建设。通过申报“广西绣球之乡”“中国绣球之乡”,村民自觉参与形成了“旧州绣球一条街”,织绣产品形成订单生产营销海内外,人均年收入万元以上,有力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旅游联动发展。

    三是抓产品创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建立完整的生产和销售机制。成立了旧州街刺绣协会,形成“公司+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在靖西、百色和南宁等地设立了绣球销售代理商,让更多的游人和客商方便购买和了解绣球;通过商标带动,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内涵。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04/20 16:42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