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光大乌龙范鑫美女老板跑路 什么理财产品靠谱
日期:2013-09-06 09:28  点击:47
  整个8月动荡的市场让不少投资者乱了分寸,经历过光大乌龙指和范鑫美女老板携款潜逃的事件后,人们显然对上月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月末冲高有些忌惮。反观去年出现的数次银行员工私售理财产品事件,人们的担忧不无道理。收益率动不动就能上5%的理财产品到底值不值得我们放下戒心?
    产品:警惕金融“山寨”货
    随着手头上的理财产品陆续到期,不少投资者发现自己的存单却变成了保单,市民们吐槽银行这种“变戏法”的行为实属蒙人。 Ken曾在2008年在银行网点办理存款时,被误导购买了分红险产品。 “记得当时,银行工作人员推荐我办理一种存钱送保险(放心保)的存单,并保证五年后可取款,比当时2008年五年定期利息要高,还可以送意外保险,并且有分红基金,不需要交个人所得税,利息按复利计算。”直到上月Ken到银行取钱,却被银行告知去保险公司交保单签名后才能取钱,“到那时我才知道,自己买的竟然是一份保险,收益也少得可怜。 ”
    不少正牌业务员的“飞单”以及冒牌业务员的“山寨”产品,也将投资者害得够呛。随着冒牌业务员事发后逃之夭夭,以及违规操作的业务员被银行纳入“前员工”名单后,即使想讨个说法无从着手。
    业内人士指出,虚假理财产品不难辨认,这些产品都存在一定的特征。往往这些产品以及发行人都包装光鲜,比如有房产抵押、担保等措施,但又不能提供相应的材料证明;通过奇高的年化收益率、较短的产品期限、月度或季度付息以及低风险的特征吸引投资者;而资金投向不明,且由非金融机构或非知名的第三方理财发行销售,销售人员可从中获得高额返佣。
    收益:风险与费率不能忘
    “新闻中时常可见理财产品亏损超过 20%以上,甚至达到 40%至50%,总觉得,理财产品都是骗人,别人都说自己买了理财产品不但没赚还亏了不少。 ”有网友在微博中表示了自己对理财产品的不信任。而从银率网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披露到期收益率的理财产品14871款中,存在93款产品未达预期收益率。未达标率不及1%,理财产品显得比想象中要靠谱得多了。
    理财达人Brooke与笔者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有些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基本常识并不太了解,而这类‘门外汉’最容易被销售人员所吹嘘的高收益忽悠。面对眼花缭乱的产品以及天花乱坠的形容,投资者容易忽略理财产品背后的风险。 ”
    而银行业内人士也建议,投资者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产品,而目前理财产品按收益类型可分为保本浮动收益类、保本保证收益类、非保本浮动收益类。风险承受能力差的投资者,应尽量选择保本型产品,或投资于债券、货币市场等较为稳健的理财产品。而风险承受能力较差的资金,如准备购置房产的就不用来购买理财产品。同时,投资者也要学会止损,特别是大幅亏损时要止损。很多理财产品在展期内亏损幅度反而进一步加剧,对此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
    Brooke还称:“投资者除了容易忽略风险,还容易忽略如产品销售费,托管费、投资管理费等相关收费项目,不少投资者认为百分之零点几的手续费不算啥。 ”但笔者发现,随着收益的提高,几家银行已经悄然提高了理财产品销售费率。Brooke也提醒道:“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看准费率,免得花冤枉钱。银行的理财产品说明书里虽然写了这些内容,但理财经理不会专门指给你看,所以市民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认真阅读说明书,了解相应的费率。一旦遇上高费率,极有可能抵冲部分收益。 ”
    争议:超额收益应该归谁
    银行“独吞”理财产品超额收益的“潜规则”向来被人诟病。但笔者发现,不少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对超出预期收益外的收益基本没有了解。
    有业内人士根据一家城商行发售的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的公开信息测算,被银行拿走的超额收益有可能高达1.475%,加上0.2%的销售费用,合计1.675%,与投资者最终收益(3.9%)的比值高达43%。 “一直以为预期年化收益是银行能给的最高收益,从没想过还有超额收益啊。”长期有购买理财产品的Sunny被问及时有种“如梦初醒”的感觉。
    据悉,当前基本所有的银行理财说明书都约定:客户最多可获取预期最高收益率,超过部分作为银行投资管理费收取。 Fred对此表示愤懑不平:“投资者只能享有预期最高收益率的固定收益,不能享有超额收益,但却需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存在明显的收益与风险不匹配、权利义务不对等的情形。 ”
    而有专家指出,这种权利义务的约定与优先股相似。优先股即无利润则不分,有利润优先按固定股利分配优先股东,剩余归普通股东。优先股必须以普通股的存在为前提、为基础。投资者获取固定收益、银行获取剩余收益,相当于投资者认购的是理财优先份额,那就要求银行辅以认购次级份额,只有银行认购了一定规模的次级份额才有权利获取剩余收益。
    近期,上海农商银行的一款产品将超额收益按照二八成比例分为银行和投资者共有,银行不再“独吞”超额收益。对于剩余收益归投资者所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支持。投资者获取剩余收益就会使得投资者会主动去关心理财产品的投资表现、关心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关心理财产品的单独核算情况,真正明白理财产品不保本、不刚性兑付,其收益由投资表现决定,随投资收益的浮动而浮动,同时也使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对投资者来说真正有意义、真正的落到了实处。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03/29 18:59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