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7演出市场有多繁荣?09年北京演出市场首破10亿-合肥流动舞台租赁
日期:2010-08-17 10:27  点击:20
演出市场的繁荣和唱片销量的低迷形成鲜明对比,但其中赔本赚吆喝的演出又不在少数。那么,演出市场究竟是否会如业界预言的那样将取代唱片成为未来音乐产业的支柱?演出市场繁荣背后是什么?本期话题将对此进行讨论。 (以下嘉宾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不代表媒体立场。) 嘉宾介绍: 张熠明:中演文化娱乐公司策划媒介总监 戴方:《北京晚报》资深媒体人 网易娱乐:欢迎收看由网易娱乐音乐频道主办发起的“中国音乐怎么了”系列讨论,我是黄俊。 音乐风云榜:大家好,我是音乐风云榜的编导李果果。 网易娱乐:本期节目我们来关注演出市场,做客直播间的嘉宾是中演文化娱乐公司策划媒介总监张熠明先生。 张熠明:大家好。 音乐风云榜:旁边这位观众们应该都挺熟悉,《北京晚报》资深媒体人戴方老师,同时也是我们蒙牛酸酸乳音乐风云榜的老朋友了,欢迎您。 戴方:大家好。 网易娱乐:在演出市场的繁荣和唱片销量的低迷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赔本赚吆喝的演出又不在少数,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是演出市场究竟是否会如业界预言的那样会替代唱片业成为未来音乐产业的支柱,大家现在看到的演出市场的繁荣是不是如大家所想象的那样,不知道两位怎样看? 张熠明:是这样的,我一直都在听人说每年的票房都会比前一年更多,今年北京市演出协会公布了一个数字,演出票房首次超过了10亿,我相信会越来越好。但其中肯定也不乏一些虚假繁荣的现象和泡沫在。 网易娱乐:戴老师怎么看10亿这个数字? 戴方:我不知道这10亿是怎么统计的,但除了这10亿之外还要看到成本,如果成本超过10亿,实际上是赔钱的,光公布“10亿”,但没有统计来源,还有就是总成本也没有告诉你,所以这个数字好象没有多大意义,如果只是数字,我感觉并不是那么有意义。 比如电影票房去年才60多亿,大家觉得已经很繁荣了,但要说彩铃一年多少钱?好几百亿,但你也没觉得音乐怎么繁荣,其实有时候数字并不能够完全说明问题。 网易娱乐:但现在演出挺多的,去年年底每个星期都能看到演出,感觉看不完。 戴方:我觉得多和重复,一对冲了其实还是少,它给你提供的类型很少。一线的没了做二线,二线的没了就凑呗,有的演出公司为了捧艺人,不是商业性的也都加在一起,其实它的功能不一样,结构也不一样,但总体来说就是很单调,华语流行音乐演唱会,其实总概念就是这样,挺单一的。 音乐风云榜:问一个特别简单的问题,两位在09年都看了哪些演唱会,有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熠明:因为本身我是做演出的,基本上我们办的演出都会看,给我印象深一点的还是我们做的纵贯线,毕竟那四个人还是代表了一段华语的历史,不管这次组合究竟是成还是败,其中还是有一份让我感动在的。 其中让我比较震撼的还是碧昂丝那次,一开始我去时预期就很好,但没想到这么震撼,之后有媒体给我打电话“你们为什么不多办一些这样的?”其实这才是真正的演唱会。 戴方:去年我比较感兴趣的是苏打绿的那场,我觉得苏打绿在舞台呈现和在唱片中呈现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许多歌手就是在舞台上重新把歌唱一遍,但苏打绿整体的舞台制作理念、表演理念……如果不看现场,光听唱片…… 网易娱乐:戴方比较喜欢综艺秀? 戴方:不,不是那个,我觉得他的所有表演,包括很多有创意的编排、视觉什么的(都很好),综艺秀可能是最糟糕的一段。 音乐风云榜:就苏打绿一个吗? 戴方:剩下的就是小演出,我不是太喜欢去工体和首体看演出,我觉得进了工体、首体的演出基本就等同于没有什么创意的演出,现在演出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大家老把演唱会市场理解为大型演唱会市场,理解为大明星的大型演唱会,其实我觉得真正好的市场最丰富的在于最底层的俱乐部演出市场,比如酒吧、音乐、俱乐部的现场音乐剧,我觉得这方面北京做的有一些基础,而且将来它也应该会发展。 大型演出市场基本没什么创意,比如舞美,也不可能突破到碧昂丝那样,因为跟成本有关,两个礼拜前汪峰他们开个唱的时候做了一个调查,采访所有的歌迷:你觉得内地演唱会和港台演唱会之间有什么区别?他们永远谈灯光和舞美,没有一个人谈音乐,真的,大型演唱会离音乐越来越远,音乐的成份越来越差,这么发展下去,也没有什么可让你激动的一些东西。 张熠明:我觉得其中一个原因可能也是因为中国一些音乐人还是喜大,不管他的级别是适合小的还是适合大的,但他宁愿到更大的地方去试一试,而不像有些欧美艺人,虽然他到了一定级别,但他宁愿放下架子免费唱一唱歌,到Livehouse唱,甚至到户外免费唱公益,现在的艺人如果有合适的场地,可能他永远都会挑更大的试一试,当然失败的例子也很多了。 戴方:我觉得工体、首体就像一个绞索,为了上位,大家都抢着去上,但最后证明你只有表面的风光,结果怎么样大家都清楚,基本是赔。如果没有很好的基础,只是贪图在大场地做演唱会,其实这种虚荣心真是没有什么意义。 音乐风云榜:刚才我们谈到了让你们印象非常深刻的,有没有哪一场让你们比较失望?原本觉得应该还不错,结果“唉!”很失望,老实说。 张熠明:比较失望的…… 网易娱乐:大家在犹豫。 张熠明:老实说,对我自己做的有些演唱会还是挺失望的,因为前期宣传上很投入,抛出了很多新意,但当真正看到演出的时候,我觉得它的新意可能还不如我说的好玩,但现在每年有一部分演唱会,对于一些不好看的,包括我自己,看了一半我自己就走了,不再会继续坚持下去。 音乐风云榜:其实没关系,不说是你们做的,别人做的也行,你们看了觉得确实不行的。 张熠明:让戴老师说吧。 戴方:基本上没什么好的,我基本就不去,去了基本也就是看半场,真正没有什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很少很少,这就是一个困境,演唱会现在给你带来的东西越来越少,过去我们可以看到……比如张惠妹第一次在工人体育场开演唱会,那是一个很新鲜的体验。或者是某个演唱会有很好的串联,因为是巡演,其实就是非常简单的技术和舞台,不可能有太多东西,装的也不可能很复杂,但编排串联非常精巧,用很好的东西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而且主题很突出,我觉得这些都是很不错的。 现在大家基本都是用堆,我们用很多器材、有很多灯光,有很多是奥运会的器材,但创意人才很少,不会用。前几年最震撼的是九寸钉的那场演出,用灯做的非常非常棒,大家都很震撼。 网易娱乐:印象深刻。 戴方:但那是很早以前的事儿,去年的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 张熠明:戴老师说的我基本同意,现在让我想不好的,我基本是没想出什么太好的,所以记不太清,没有什么让我印象深刻的演出,但我觉得戴老师代表了,他算是资深级的。我觉得演出还有一个用处,就是娱乐大家,有些人是追星族,或者就是为了下班放松放松,如果这场演出做的很绚丽,娱乐性很强,一天的压力能在看完演唱会之后都能缓解,这也算是它的成功之处。 演出给我的大体感觉……不论场地,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音乐性演出,就是一块木板,但可以做出很漂亮的音乐;还有一种就是卖秀,未必唱得有多好,但所有的东西都很华丽,里面夹杂着综艺秀,夹杂着很多说的东西,时间拉的很长,让歌迷觉得很开心,这也是一种。 网易娱乐:就像你们刚才说的,可能是创意人才和创意度不够,但大家真正关心的是,演出到底还存在其它哪些问题? 戴方:比如票价,这些都是非常大的问题,在红勘看演出,最贵480港币,但是在北京,480是什么档位的演出?香港的收入是北京的三倍,它的价格可能是你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两者相差十多倍。刚才他说,我们看演出是为了娱乐,但娱乐的成本确实不低,你哈哈娱乐一晚上,就(花掉了)七八百块钱,以这样的价钱去获得两小时左右的娱乐,这太可怕了。 张熠明:这也是电影产业比演出产业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其实都是愉悦大家,但它的成本相对低很多,几十块钱就能看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但看一场演出,平均票价还是得六七百。演出在国外和亚太地区……按票价来说,中国确实应该算最高的,在国外来说,(看演出)并不是很贵,但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奢侈消费,想要消费确实很难。 音乐风云榜:定票价是(根据什么)? 张熠明:根据所有成本核加以后定出的。 音乐风云榜:我们比国外(的票价)高是因为什么原因? 张熠明:这个话题太大了,因为诸多因素导致成本高,成本高了之后还要估计进场的人有百分之几,比如你估计来的人可能有百分之六十,那你就按照百分之六十的成本来定票价。 音乐风云榜:所以这是基本不可能解决的问题,未来还是会这样继续下去? 张熠明:我是觉得目前若干年之内在北京很难解决,在其他地方解决可能会相对简单一点。 音乐风云榜:刚才聊说还有什么问题,戴老师说了一个,票价,还有什么别的问题吗? 戴方:管理,成本高跟管理有很大的关系,这是演出公司谁也不敢说的话题,管理的尺度、场馆垄断性,它在收费上的强势,管理也很强势,这些都(会使)演出成本和演出效果打折扣。过去都会说赠票有很多,其实现在一般性的赠票倒不是很多…… 张熠明:反正也没少赠。 戴方:但场馆成本和管理成本是太高了,对演出公司的束缚非常非常大。 网易娱乐:可能还有很多歌手是冲着大场馆,而那些小的场馆是不是会得不到足够的嘉宾来演出,还没有形成这个市场? 戴方:我觉得慢慢会越来越多样,就说钱的事,等到五一去看迷笛,很开心,又晒太阳又看演出,像台湾垦丁的音乐节,那是不收钱的,政府不允许卖票,会由政府和一些赞助商来出钱做这个事儿,是为了聚集人气,以后中国可能也会这样,不是完全以大型售票型的演出(为主),以后会开发出很多类型的演出。 网易娱乐:是不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到达那样的细分程度,所以大家还没有形成那样的消费习惯? 戴方:我觉得细分肯定是一个趋势,但也不可能马上到来,因为首先在音乐上没有细分,首先有音乐产品和歌手的细分,然后才能对应地找到这个细分的市场,现在细分的基本都是一些国外的过路艺人,有一些小乐队来中国,和中国的乐队互相形成相对小的俱乐部演出的圈子,如果广大年轻人在音乐上听得越来越多,他们越来越喜欢不一样的音乐,这个市场就会慢慢做起来。 音乐风云榜:去年我们的音乐节确实是井喷的状态,不知道戴老师有没有去看过? 戴方:看过,井喷是一个开始,这跟地方有关系,地方希望做一些有知名度、比较庞大的活动能吸引关注度。还有,我觉得音乐节有一个比较好的地方,它的成本构成相对比较低,这可能是性价比最好的大型活动模式,大家愿意做。但第二届、第三届怎么样就不太清楚了,第一届可能大家就是看热闹,尤其在一些演出比较少的地区,大家就是为了看看热闹,没经历过,第二次、第三次他还有没有兴趣呢?不太能确定。 音乐风云榜:您觉得音乐节的井喷是好事儿? 戴方:至少不是坏事儿,它能否一直是好事儿,不太清楚,今年可能比较好,或者更多,明年可能一下就不行了,都有可能。但我觉得北京的基础比较好,因为它办的时间长。 音乐风云榜:作为普通观众来说,以前可能就是看看迷笛,后来有了摩登天空,然后越来越多,好象不管什么样的人都能去开音乐节,有点儿滥市场的感觉。 戴方:北京还好吧,大体就是这两个。 张熠明:还有草莓。 戴方:草莓也是摩登天空的,等于现在就是迷笛这个系统和摩登天空的系统来做,今年五一在河北义县(音)还是哪儿有一个音乐节,北京和义县,我觉得不会很冲突吧。 网易娱乐:说到户外市场可能又是另外一个范畴,针对戴老师刚才说的小俱乐部演出的方式,不知道作为演出公司方,熠明会不会针对大家的需求开拓一下市场,做一些除了流行音乐之外的别的演出市场的拓展? 张熠明:其实我们一直想进军音乐节这块市场,我们做的很多艺人也都是适合现场、比较有音乐才华、音乐实力的创作型歌手。对于外地的观众来说,我承认,就像戴老师说的,可能觉得性价比高,花的钱不多,却能看到这么多歌手,就像拼盘秀一样。但对于北京来说,大家比较认可的就是办了这么多年的这两个系统的音乐节,现在音乐节百花齐放,全国各地都在做,但就像戴老师说的,(渐渐)细分化,以前只要歌手有档期,这个预算就可以招所有人过来,谁有档期谁就参加我的音乐节。慢慢的可能会针对不同人,年轻人有年轻人的音乐节,喜欢民谣的、喜欢摇滚的,轻的、重的,都会有自己的选择。 但我主张……比如迷笛的音乐相对重一点,摩登天空的相对年轻人更喜欢,我们可能会做一些时尚的、拔高一些的,(适合)年纪大一些的、适合全家人听的,享受生活,并不是来发泄的音乐节,衣食住行都稍微有点层次的,做一些区分,一直有这样的想法。 网易娱乐:市场就这么大,内地歌手、港台歌手、国外歌手都纷纷过来,越来越多的国外歌手都来开演唱会,他们过来会不会对这个演出市场起到什么刺激作用?就像您刚才说的,碧昂丝的演唱会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好的享受。 张熠明:我觉得肯定会,看碧昂丝,说不好听的话,就是给了我一记耳光。我看国外所有演出都是通过DVD来看的,但通过DVD,无法感受到现场,之前我也听了戴老师的论断,华语的演唱会时间太长了,有点儿贫,国外基本都控制在90分钟,一个半小时,但对于中国来说也有难处,因为中国的票价太高了,作为歌迷来说,掏这么多钱,我希望能值,看三小时可能还不够,还希望返场返场再返场,还希望互动。但对国外艺人来说,票价相对便宜,到那儿就结束了,就到那个点,相当酷。 网易娱乐:说到国外艺人,前不久后街刚刚做了(演唱会),我没去现场,但我的朋友去了的,感到非常失望,以前他们也是我们的偶像,但去了以后,一个半小时就结束了,感觉不像演唱会,就像歌友会,最主要的感受就是非常失望。 张熠明:后街我没去,给我票了没去,但我听朋友的反馈也是负面评价稍微多一点,具体的我没有看,也不好说,首先从巡演版来说,后街在美国开,一定比它在全世界绕的版本要小很多,如果是巡演版,注定就会是小版本,其次,这场演出的成本不会很高,所以它在舞美等部分的配套设施会稍微简单一点。 网易娱乐:戴老师觉得越来越多的国外歌手进来会不会给我们带来刺激,让我们觉得哪方面需要改进? 戴方:现在看的人还比较少,你可以看到,欧美演唱会的观众大概得有一半左右是外国人,有一次我在香港看酷玩的演唱会时发现,有80%(的观众)不是香港人,是外国人。在华语地区,华语音乐的控制力是很强的,欧美演唱会的成败取决于这个城市的外国人有多少,上海比北京的好一点,可能是因为在上海的外国人比在北京的外国人多,基本没有形成冲击,这是最奇怪的,华语音乐非常烂,但它的控制力非常老,华语音乐的歌迷非常次,他基本不爱听一些华语音乐之外的音乐,所以导致这么烂的音乐还能强势控制这个庞大的地区,这是最糟糕的地方。 张熠明:您觉得欧美演出进北京的会越来越多吗? 戴方:不会的。 张熠明:我也这么认为,我觉得现在持平就已经够了。 戴方:首先没有需求,它真的不是年轻人所需求的,这点相比十年前都退步了,大家觉得有一个周杰伦就足够了,现在是这样的环境,过去还有一些热心的,比如一些大学生有欲望,想听听国际上是什么样的,或者从头听起,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去了解整个欧美流行乐的发展,要听各种各样的音乐,现在被压得很低,在这个年代,我只要知道周杰伦就行了,而且很满足,他没有更多需求,这是最糟糕的,现在太单一了。 网易娱乐:这种局面会被打破吗? 戴方:就看…… 网易娱乐:看大家的习惯? 戴方:要看有没有强势的流行潮流,比如一个非常强势的人物一下出现,比如当年迈克尔.杰克逊这样的,他突然出现,一下横扫全球,对谁都产生了影响,这时就有可能会出现(局面被打破的情况)。但现在又不是当年那个特殊的年代,那是流行音乐最鼎盛的黄金时代,那个时代早就结束了,现在要出现那样的明星不太可能,所以只能很缓慢地发展一些很多元、很边缘的音乐,主流还是华语大牌主流歌手,但大家会看腻的,这也是一个问题,而且接的速度很慢,一个人要开演唱会最起码要很多歌曲吧,我最惊讶的是去年陈楚生开演唱会,他只有一个五首歌的EP,但他开了演唱会,唱歌的都是别人的歌。 如果要当被人信任的演唱会歌手,第一要唱的不错、秀的不错,第二至少要有一定量的歌曲,有五首非常好的金曲,差不多还有十首大家也能跟着唱的,知道一点儿的歌曲,这样才能做演唱会,今后可能更多是单曲时代,一年发一两首单曲就够了,就红了,比如曾轶可这样的,五年都凑不齐歌来唱演唱会,现在为什么要炒剩饭?新人的歌曲储备量确实不够。 网易娱乐:您刚才说的挺悲观的,那这个演出市场怎么办呢? 戴方:没有什么怎么办,船到桥头自然直,自然会有办法,为什么这几年还有赔的演唱会?主要是有许多不明真相的人,他并不明白这个行业是怎么样的然后就投钱,赔一个项目,赔几百万,然后就走了。又有一个不明真相的人过来……永远都有一些演出公司在一个不太有利的项目上找到合作伙伴,那个合作伙伴肯定很凄惨,一个演唱会下来输一栋房子,差不多就是这样的概念。但还有许多公司愿意往里进,因为这个演唱会很不规范,进来的人也不了解这个市场,以后如果有更多专业性的人,或者更了解这个市场的人,明明知道这个项目不好,开了新闻发布会就知道这个项目肯定赔,如果今后大家专业一点,投资商也专业一点,就不会做这种赔本买卖了。 网易娱乐:就像您说的,很多公司往里扎,他们为什么扎,觉得唱片已经卖不动钱了,演出应该还能挣点钱吧? 戴方:我觉得演出和个唱是两个概念,大型演唱会是高端性项目,但中国大量歌手是走穴式的,这跟过去解放军跟国民党打仗似的,我可以在乡村发展我的势力,你在大城市占领市场,如果你被挤兑得没辙了,那你就去那些地方发展,可能还会有一些生存空间,大家不能都挤在一个市场上。其实等到港台艺人拼不过的时候,也会去走那些市场。 张熠明:但我觉得还有一个趋势,因为音乐断代断的太厉害了,老一辈和新一辈,没有中生代,现在很多老一辈即将唱不动、走入末路了,新一代又跟不上,我发现了一个现象,抱团取暖。 网易娱乐:组团? 张熠明:纵贯线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但还算比较有名气的第一个,但估计以后,不管是年纪轻的还是年纪大的,还是中生代,都会慢慢走这个路,因为他的成名曲不够,由四五个人组一个团,慢慢凑二十首歌,这个趋势可能会越来越大 张熠明:您觉得欧美演出进北京的会越来越多吗? 戴方:不会的。 张熠明:我也这么认为,我觉得现在持平就已经够了。 戴方:首先没有需求,它真的不是年轻人所需求的,这点相比十年前都退步了,大家觉得有一个周杰伦就足够了,现在是这样的环境,过去还有一些热心的,比如一些大学生有欲望,想听听国际上是什么样的,或者从头听起,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去了解整个欧美流行乐的发展,要听各种各样的音乐,现在被压得很低,在这个年代,我只要知道周杰伦就行了,而且很满足,他没有更多需求,这是最糟糕的,现在太单一了。 网易娱乐:这种局面会被打破吗? 戴方:就看…… 网易娱乐:看大家的习惯? 戴方:要看有没有强势的流行潮流,比如一个非常强势的人物一下出现,比如当年迈克尔.杰克逊这样的,他突然出现,一下横扫全球,对谁都产生了影响,这时就有可能会出现(局面被打破的情况)。但现在又不是当年那个特殊的年代,那是流行音乐最鼎盛的黄金时代,那个时代早就结束了,现在要出现那样的明星不太可能,所以只能很缓慢地发展一些很多元、很边缘的音乐,主流还是华语大牌主流歌手,但大家会看腻的,这也是一个问题,而且接的速度很慢,一个人要开演唱会最起码要很多歌曲吧,我最惊讶的是去年陈楚生开演唱会,他只有一个五首歌的EP,但他开了演唱会,唱歌的都是别人的歌。 如果要当被人信任的演唱会歌手,第一要唱的不错、秀的不错,第二至少要有一定量的歌曲,有五首非常好的金曲,差不多还有十首大家也能跟着唱的,知道一点儿的歌曲,这样才能做演唱会,今后可能更多是单曲时代,一年发一两首单曲就够了,就红了,比如曾轶可这样的,五年都凑不齐歌来唱演唱会,现在为什么要炒剩饭?新人的歌曲储备量确实不够。 网易娱乐:您刚才说的挺悲观的,那这个演出市场怎么办呢? 戴方:没有什么怎么办,船到桥头自然直,自然会有办法,为什么这几年还有赔的演唱会?主要是有许多不明真相的人,他并不明白这个行业是怎么样的然后就投钱,赔一个项目,赔几百万,然后就走了。又有一个不明真相的人过来……永远都有一些演出公司在一个不太有利的项目上找到合作伙伴,那个合作伙伴肯定很凄惨,一个演唱会下来输一栋房子,差不多就是这样的概念。但还有许多公司愿意往里进,因为这个演唱会很不规范,进来的人也不了解这个市场,以后如果有更多专业性的人,或者更了解这个市场的人,明明知道这个项目不好,开了新闻发布会就知道这个项目肯定赔,如果今后大家专业一点,投资商也专业一点,就不会做这种赔本买卖了。 网易娱乐:就像您说的,很多公司往里扎,他们为什么扎,觉得唱片已经卖不动钱了,演出应该还能挣点钱吧? 戴方:我觉得演出和个唱是两个概念,大型演唱会是高端性项目,但中国大量歌手是走穴式的,这跟过去解放军跟国民党打仗似的,我可以在乡村发展我的势力,你在大城市占领市场,如果你被挤兑得没辙了,那你就去那些地方发展,可能还会有一些生存空间,大家不能都挤在一个市场上。其实等到港台艺人拼不过的时候,也会去走那些市场。 张熠明:但我觉得还有一个趋势,因为音乐断代断的太厉害了,老一辈和新一辈,没有中生代,现在很多老一辈即将唱不动、走入末路了,新一代又跟不上,我发现了一个现象,抱团取暖。 网易娱乐:组团? 张熠明:纵贯线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但还算比较有名气的第一个,但估计以后,不管是年纪轻的还是年纪大的,还是中生代,都会慢慢走这个路,因为他的成名曲不够,由四五个人组一个团,慢慢凑二十首歌,这个趋势可能会越来越大 张熠明:您觉得欧美演出进北京的会越来越多吗? 戴方:不会的。 张熠明:我也这么认为,我觉得现在持平就已经够了。 戴方:首先没有需求,它真的不是年轻人所需求的,这点相比十年前都退步了,大家觉得有一个周杰伦就足够了,现在是这样的环境,过去还有一些热心的,比如一些大学生有欲望,想听听国际上是什么样的,或者从头听起,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去了解整个欧美流行乐的发展,要听各种各样的音乐,现在被压得很低,在这个年代,我只要知道周杰伦就行了,而且很满足,他没有更多需求,这是最糟糕的,现在太单一了。 网易娱乐:这种局面会被打破吗? 戴方:就看…… 网易娱乐:看大家的习惯? 戴方:要看有没有强势的流行潮流,比如一个非常强势的人物一下出现,比如当年迈克尔.杰克逊这样的,他突然出现,一下横扫全球,对谁都产生了影响,这时就有可能会出现(局面被打破的情况)。但现在又不是当年那个特殊的年代,那是流行音乐最鼎盛的黄金时代,那个时代早就结束了,现在要出现那样的明星不太可能,所以只能很缓慢地发展一些很多元、很边缘的音乐,主流还是华语大牌主流歌手,但大家会看腻的,这也是一个问题,而且接的速度很慢,一个人要开演唱会最起码要很多歌曲吧,我最惊讶的是去年陈楚生开演唱会,他只有一个五首歌的EP,但他开了演唱会,唱歌的都是别人的歌。 如果要当被人信任的演唱会歌手,第一要唱的不错、秀的不错,第二至少要有一定量的歌曲,有五首非常好的金曲,差不多还有十首大家也能跟着唱的,知道一点儿的歌曲,这样才能做演唱会,今后可能更多是单曲时代,一年发一两首单曲就够了,就红了,比如曾轶可这样的,五年都凑不齐歌来唱演唱会,现在为什么要炒剩饭?新人的歌曲储备量确实不够。 网易娱乐:您刚才说的挺悲观的,那这个演出市场怎么办呢? 戴方:没有什么怎么办,船到桥头自然直,自然会有办法,为什么这几年还有赔的演唱会?主要是有许多不明真相的人,他并不明白这个行业是怎么样的然后就投钱,赔一个项目,赔几百万,然后就走了。又有一个不明真相的人过来……永远都有一些演出公司在一个不太有利的项目上找到合作伙伴,那个合作伙伴肯定很凄惨,一个演唱会下来输一栋房子,差不多就是这样的概念。但还有许多公司愿意往里进,因为这个演唱会很不规范,进来的人也不了解这个市场,以后如果有更多专业性的人,或者更了解这个市场的人,明明知道这个项目不好,开了新闻发布会就知道这个项目肯定赔,如果今后大家专业一点,投资商也专业一点,就不会做这种赔本买卖了。 网易娱乐:就像您说的,很多公司往里扎,他们为什么扎,觉得唱片已经卖不动钱了,演出应该还能挣点钱吧? 戴方:我觉得演出和个唱是两个概念,大型演唱会是高端性项目,但中国大量歌手是走穴式的,这跟过去解放军跟国民党打仗似的,我可以在乡村发展我的势力,你在大城市占领市场,如果你被挤兑得没辙了,那你就去那些地方发展,可能还会有一些生存空间,大家不能都挤在一个市场上。其实等到港台艺人拼不过的时候,也会去走那些市场。 张熠明:但我觉得还有一个趋势,因为音乐断代断的太厉害了,老一辈和新一辈,没有中生代,现在很多老一辈即将唱不动、走入末路了,新一代又跟不上,我发现了一个现象,抱团取暖。 网易娱乐:组团? 张熠明:纵贯线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但还算比较有名气的第一个,但估计以后,不管是年纪轻的还是年纪大的,还是中生代,都会慢慢走这个路,因为他的成名曲不够,由四五个人组一个团,慢慢凑二十首歌,这个趋势可能会越来越大
联系方式
公司:安徽音联美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发信:点此发送
姓名:柯杰(先生)
电话:86-0551-3669355
手机:15855138592
传真:86-0551-3669355
地址:中国 安徽 合肥市蜀山区 合肥市肥西路步瑞祺IT广场A区A31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04/20 09:43
首页 刷新 顶部